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3-30 09:34:08

学校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摘&nbsp;要:本文借鉴参考了项目管理理论,尤其是新的基于项目的管理理论,根据学校的现状,提出以基于项目管理的思路来统筹监管学校的各类项目,从项目的立项申请开始一直到项目的结项验收为止,实行资金、项目进度、项目绩效的全程监管和分析,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学校的项目管理工作。 <BR><BR>&nbsp;&nbsp;&nbsp;&nbsp;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资金;信息化 <BR><BR>&nbsp;&nbsp;&nbsp;&nbsp;一、&nbsp;问题的提出 <BR><BR>&nbsp;&nbsp;&nbsp;&nbsp;项目管理(Project&nbsp;Management,PM)是目前在社会上和企业界都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项目管理,是一种对资源进行管理、分配和调度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高效地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而构成这一既定目标的要素可能包括时间、成本或技术成果。项目管理也可以定义为是一种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技术、人力及财务资源所进行的系统集成。一个项目可以非常简单,也可能非常复杂。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目前,项目管理正在逐渐成为各企业履行管理功能的有效手段,并且从单个项目的管理逐步上升为企业整体项目的管理,称之为基于项目的管理(Management&nbsp;By&nbsp;Project,MBP)。所谓基于项目的管理,就是将项目管理的技术运用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将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视为面向项目的活动,把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定义为一个项目,采取与传统项目管理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管理。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本文借鉴了项目管理的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问题,提出以基于项目管理的思路来统筹监管学校的各类项目,从项目的立项申请开始一直到项目的结项验收为止,实行资金、项目进度和项目绩效的全程监管和分析,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好学校的项目管理工作,为校领导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BR><BR>&nbsp;&nbsp;&nbsp;&nbsp;二、&nbsp;学校项目管理的现状 <BR><BR>&nbsp;&nbsp;&nbsp;&nbsp;目前,学校的项目管理因各种原因,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BR><BR>&nbsp;&nbsp;&nbsp;&nbsp;1.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备案。因项目的来源不同,项目的管理机构有多家,如科研项目的管理在科研处,211项目的管理在发展规划处,基建项目的管理在后勤,但从整个学校实施项目管理的角度却缺乏一个统一监管、统一备案登记的部门。 <BR><BR>&nbsp;&nbsp;&nbsp;&nbsp;2.缺乏项目的统一编码规范。学校目前的项目管理主要是通过项目名称来进行,一方面项目的名称不够规范,另一方面很容易发生名称上的撞车。用名称来进行项目的管理,无法体现项目的分类分级,因而很难从各个角度来对项目进行归类分析。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此外,有些报上级部门的项目往往是由多个校内子项目构成的,缺乏统一的项目编码规范,仅靠项目名称来管理,很难体现项目之间的映射关系,因而项目的汇总归集以及项目资金的归口统计都很难进行。 <BR><BR>&nbsp;&nbsp;&nbsp;&nbsp;3.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存在问题。在项目管理中,项目负责人是实施项目管理的核心,项目负责人不仅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更要关心项目资金的使用。而学校目前的现状是,有些项目的负责人并不清楚项目资金的来源和组成,因而在具体报销时就会出现将专项支出记入日常开支的现象。结果造成专项项目结束后,专项资金大量结余,而日常开支却大量超支。 <BR><BR>&nbsp;&nbsp;&nbsp;&nbsp;有时,出于某些特殊原因,项目资金在下达后需要对项目做调整,但学校缺乏相应的项目调整机制和程序。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从基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说,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应该是全校所有项目资金的总调度者,但由于目前学校多头领导和分割管理的体制问题,很难做到这一点。分割管理把原本可游刃有余的资金池变成了没有关系的几潭死水,资金的效益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BR><BR>&nbsp;&nbsp;&nbsp;&nbsp;4.对项目缺乏分析。由于项目管理的现状,因而对项目缺乏分析。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分析,恐怕做得也不够。如:学校目前有多少国家级项目、市级项目、校级项目?其中长期项目(假设3年以上)、中期项目(假设1-2年)、短期项目(假设1年以下)各有多少?这些项目的资金中有多少是上级拨款,多少是学校自筹资金?学校去年完成多少项目,今年新开始多少项目,预计今年将完成多少项目?学校正在进行的项目目前占用了多少资金,预计到年底还要投入多少资金?学校正在进行的某些项目(如&nbsp; <BR>&nbsp;&nbsp;&nbsp;&nbsp;EMBA)预计今年可以给学校带来多少收益?学校已完成的项目中投入的成本或收益与预算相比,其差异是多少?如果学校最近要新上一个项目,财力是否能支持?……等等。至于针对项目的深层次分析就更是缺乏。 <BR><BR>&nbsp;&nbsp;&nbsp;&nbsp;5.项目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除科研项目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外,其他项目在管理机制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项目负责人的监督考核制度,项目的第三方监管制度,项目文档的规范制度,等等。 <BR><BR>&nbsp;&nbsp;&nbsp;&nbsp;6.二级管理体制的推行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学校正在逐步推行二级管理体制,从基于项目管理这一思路来说,对每一个实行二级管理的院系来说,其实就是在开始一个新的二级管理大项目。但相对而言,学校应该如何对这样一个二级管理体制的大项目进行管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BR><BR>&nbsp;&nbsp;&nbsp;&nbsp;三、&nbsp;建议 <BR><BR>&nbsp;&nbsp;&nbsp;&nbsp;基于学校项目管理的现状,根据基于项目管理的思路,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BR><BR>&nbsp;&nbsp;&nbsp;&nbsp;1.健全项目申报统一备案制度。建议学校设立类似于项目管理委员会或项目办公室一类的机构,今后无论是哪条线上的项目,无论是对外申报的项目还是校内的项目,均应在该机构统一备案登记。 <BR><BR>&nbsp;&nbsp;&nbsp;&nbsp;2.制订项目统一编码规范。要实现统一备案登记制度,项目的名称首先必须规范,否则很容易发生名称上的撞车。从今后科学管理的角度来说,应该实施项目的编码管理,即为每一个项目分配唯一的项目编码。制订项目编码,是实现项目规范管理的前提,建议学校借管理信息化的东风,制定项目统一编码规范。&nbsp;在具体的编码方法上,建议针对不同的项目划分不同的类别,如:基建类、学科建设类……,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划分不同的级别,如:国家级、市级、校级。这种项目编码上的多维设置,便于学校将来从多角度对项目进行归类和分析。 <BR>&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在具体的编码分配上,建议任何项目必须首先是校级项目,且有一个唯一的项目代码。即今后凡是获得校级以上或校外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校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