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经济处关键期 抓紧落实产业振兴
<strong>南方都市报: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已基本触底</strong><p> 由于我国近期信贷增长快,以及国际原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加大,有人担心我国会出现输入性通胀,因此经济界有专家在议论我国货币政策会不会收紧。由国务院会议的内容来看,中央不会急于出台短期经济政策。</p>
<div id="yued" twffan="done">
<div class="tit" twffan="done">推荐阅读</div>
<div class="yuebox" twffan="done"><!--图区 -->
<div class="imgcon" twffan="done"> </div></div></div><!--新增加推荐阅读 结束-->
<p> ———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周景彤</p>
<p>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这是中央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的“企稳向好”的结论。从现在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的经济影响的“底部”已经基本形成。</p>
<p> <strong>中央首提“企稳向好”</strong></p>
<p>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徐逢贤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国务院常务会议经济形势分析一般是半年一次分析。但在经济危机以来,改为一个季度分析一次。当然也有特例,如遇到突发的情况和一些宏观政策的实施,也都会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p>
<p> 记者发现,自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两次专门分析我国经济形势。最早的是去年10月17日“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显现”;随后召开的几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陆续出台刺激经济措施,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对我国经济影响更加明显”。</p>
<p> 另一次分析我国经济形势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是在今年4月15日,会议指出,经济刺激计划已初见成效,“工业生产逐步企稳”,“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p>
<p> 在半个月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就业工作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尚未见底”。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作出“我国经济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的结论,这还是第一次。</p>
<p> <strong>专家:不可能大幅下降了</strong></p>
<p> 周景彤告诉本报记者,从目前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的“底部”已经基本形成,这归功于我国采取了及时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他乐观地分析,今年二季度的GDP会好于一季度,第三、四季度的GDP也会逐步提升。</p>
<p> 徐逢贤告诉本报记者,从去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幅缓慢下降,我国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说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见底可能过于绝对化,只能说影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不可能大幅度地下降了”。</p>
<p>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经济学家周清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否见底不好说,“只能说现在是在底部震荡的时候,看不到能更恶化的力量”。</p>
<p> <strong>国务院关注房价“报复性反弹”</strong></p>
<p> 记者还发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关下一步要抓好的工作中,有“引导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是在去年下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遇冷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有这样的表述。</p>
<p> 周景彤分析称,因为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的迹象,有的城市房价出现“报复性反弹”,房地产原本存在的泡沫又被吹大,这次国务院的“引导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是为了抑制房地产的过快发展。 </p>
<p> <strong>东方早报:回升关键时刻 局面更为复杂</strong></p>
<p> 据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工业、投资、消费数据都传递出了积极信号,但工业增速依然明显低于平均水平,一些企业还比较困难。最不确定的因素是出口,降幅还有所扩大。”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上半年出口20%以上的负增长几成定局。</p>
<p>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的确有很多积极迹象,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心的问题,基础并不牢固。“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的分析判断是客观的。既然是“关键时期”,就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松懈。</p>
<p>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仍未见底、外需将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坚持和完善已有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计划成为必然选择,一旦松懈就容易前功尽弃。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要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p>
<p> 蔡志洲认为,这7个“进一步”,更多考虑的是长远可持续发展、增强内在动力和拓宽发展空间,是继续巩固和扩大“战果”的政策安排。</p>
<p> 应当看到,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发展方式粗放、投资与消费关系扭曲、产能过剩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又出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可能互相推动升温等新问题。 </p> ⊙据新华社报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a href="http://news.hexun.com/economy" target="_blank">经济</a>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p> 会议强调,<strong>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strong><a href="http://news.hexun.com/financial" target="_blank"><strong>金融</strong></a><strong>危机的一揽子计划,</strong>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p>
<div id="yued" twffan="done">
<div class="tit" twffan="done">推荐阅读</div>
<div class="yuebox" twffan="done"><!--图区 -->
<div class="imgcon" twffan="done"> </div></div></div><!--新增加推荐阅读 结束-->
<p>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增多,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主要表现在: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工业增速稳中趋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社会信心进一步提升;城镇就业继续增加;灾后重建加快推进。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有效的。</p>
<p> 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企业还比较困难。出口下降、产能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财政收支矛盾和就业困难等问题尚难根本缓解。特别是国际经济走势还不明朗,外部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金融领域还存在潜在风险,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好在较长时间内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p>
<p> 会议强调,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的形势,必须抓好以下七项工作:(<a href="http://news.hexun.com/2009-06-18/118764473.html" target="_blank">政策影响股一览</a>)</p>
<p> (一)进一步调整结构,大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全面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抓紧实施家电下乡、<a href="http://auto.hexun.com/" target="_blank">汽车</a>下乡、农机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a href="http://travel.hexun.com/" target="_blank">旅游</a>休闲消费,拓宽文化消费市场。认真落实中央投资计划,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重视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破除垄断和限制。</p>
<p> (二)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抓好“三夏”农业生产,认真落实小麦(<a href="http://futures.hexun.com/wheat/index.html" target="_blank">资讯</a>,<a href="http://quote.futures.hexun.com/price.aspx?market=3&type=ws" target="_blank">行情</a>)、<a href="http://futures.hexun.com/2009/dgqh/" target="_blank">稻谷</a>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做好粮油收储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稳定生猪、肉禽和奶业生产,保持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防汛抗旱工作。</p>
<p> (三)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抓紧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p>
<p> (四)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抓好抓实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从严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p>
<p> (五)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和地区协调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城镇的承载力。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鼓励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地带。</p>
<p>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扎实推进已确定的各项重大改革,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落实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尽快推出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p>
<p> (七)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刺激经济增长与有效增加就业结合起来,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尽快出台养老<a href="http://insurance.hexun.com/" target="_blank">保险</a>转移接续办法,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试点工作,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制定教育中长期规划。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力争早见成效。</p>
<p>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未雨绸缪,完善政策。要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p> 2009年宏观调控全力“保增长”<br/><br/> <img title="害羞" style="MARGIN: 1px; CURSOR: pointer"alt="emoticons|E___6260ZHTDSIB|害羞" src="http://www.sinaimg.cn/uc/myshow/data/misc/gif/E___6260ZHTDSIBT.gif" border="0"/><br/><br/> 1、2008年货币政策先紧后松,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br/><br/> 2008年上半年,央行综合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信贷额度控制等措施,贯彻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为有效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作出了重要贡献。<br/><br/> 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保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随之进行了及时调整。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央行先后五次下调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控制也逐步放松直至完全取消。目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正逐步显现。贷款余额增长自2008年9月开始持续加速,M2增速在在持续几个月的回落后也从12月份开始回升。<br/><br/> 2、2009年适度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在操作上将更加注重统筹兼顾<br/><br/> 第一,利率和准备金率政策的使用将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首先,尽管物价涨幅回落为降息提供了空间,但综合考虑到历史、跨境资金流动状况、未来通胀风险并兼顾各方利益,在经过近期的高密度、连续降息后,进一步大幅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200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将视存贷款情况、流动性状况、跨境资金流动状况等因素而定。最后,利率和准备金率政策的具体使用还将统筹兼顾银行业盈利、不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br/><br/> 第二,信贷政策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矛盾。2009年,预计在促进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发展、创新质押贷款形式、完善农村信贷运行环境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信贷政策出台。<br/><br/><span> 第三,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综合考虑两方面情况,预计2009年汇率政策将以保持人民币对<a href="http://sina.allyes.com/main/adfclick?db=sina&bid=157721,198520,203524&cid=0,0,0&sid=191500&advid=5916&camid=27682&show=ignore&url=http://blog.sina.com.cn/lm/z/crazylife/index.html" target="_blank"><img title="美" alt="美" src="http://d4.sina.com.cn/200905/25/176504_gm1.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a>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为主。同时,为避免资金大规模撤出对境内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冲击,预计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对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span><br/><br/> 第四,政策可能集中在上半年出台。预计此次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在今年二季度开始显现,再综合考虑到物价水平在今年初会出现负增长,相关政策可能集中在上半年出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