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09-7-12 21:13:20

抓实信访维稳 建设平安枝城

近年来,我镇坚持“民为先、和为贵”,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稳妥处置信访问题,着力建设平安枝城,全镇信访总量大幅下降,维稳形势得到明显好转。2008年,到宜都市级上访54批79人次,同比下降62%和70%;赴省上访3批10人次,同比下降70%和55%;全年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无一人进京上访,首次获得宜昌市“平安乡镇”荣誉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综治工作优胜单位。
<p></p>
<p>  一、落实“第一责任”,扎实做好基础工作</p>
<p>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我们结合枝城实际,从强化“第一责任”入手,补齐信访维稳“短腿”,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p>
<p>  (一)建立机制,把信访维稳作为“一号工作”。枝城是工业重镇和农业大镇,由过去3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而成,项目征地拆迁量大、历史遗留及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多,各类矛盾相互交织,信访维稳工作量大。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稳定”,把信访维稳作为全镇的“一号工作”,与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督查、一同考核。镇里全面推行信访维稳“八个一”工作机制,即把信访维稳工作摆在第一位、强化“一把手”责任、一个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奥运期间半月一次)、一个月召开一次党政办公会研究疑难信访问题、对重点信访事项一案一法、信访维稳一月一督办、一季度一考核、奖惩一次到位等。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信访维稳百分制考核办法、信息奖励办法,人、财、物向信访维稳一线倾斜,用强有力的运行机制确保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p>
<p>  (二)全员上阵,人人都是维稳“第一责任人”。镇委书记、镇长李德金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彻底解决老矛盾,控制新矛盾”,明确提出“零进京访、严控集体访、基本消除无理访”的信访维稳工作目标,并坚持每周接待一次上访群众,每月下访一次调查处理突出问题。过去一年里,李德金同志接访52批212人次,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48件,做到了“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复,符合政策件件都解决”。上行下效,全镇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抓稳定责无旁贷,干部职工人人有压力、个个担责任,农村综治协管员活跃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沿阵地”,整体联动取代孤军作战,化解矛盾合力显现,项目征地拆迁、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困救助等一批各类信访问题迎刃而解。</p>
<p>  (三)畅通渠道,高度重视群众发出的“第一信号”。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重信重访数量增加、缠访户越来越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畅通渠道,及时抓好初信初访的处置。鉴于此,我们要求村、社区及镇直单位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第一信号”,认真细致地抓好初信初访问题的处理,并着力提高信访问题的处理时效。对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我们要求村组干部及综治协管员力争做到三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先期处置。龙王台村某村民因三峡移民问题赴北京上访,九组协管员闻讯后及时向镇信访办上报信息,我们迅即启动处置预案,安排专车及人员,星夜兼程七个多小时,在郑州火车站赶上列车,上车将其劝返。信访人回镇后,我们主动邀请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移民、民政等部门到我镇会诊,宣传政策,解决了其诉求中的合理部分,信访人表示不再上访。</p>
<p>  二、严把“四项准则”,稳妥处置信访问题</p>
<p>  如何依法按政策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我们的体会是两句话,那就是“有政策的一分钱不少给,无政策的一分钱不多给”。在这一原则下,我们坚持按四项基本准则,尽可能稳妥地处置具体信访问题。</p>
<p>  (一)处理答复依据充分,客观公正。对信访人及信访件的处理答复,我们要求办理人克服走马观花、经验至上、不由分说、草下定论的“浮躁心理”,认真查找政策法律依据,力求做到处置客观公正。为提高办件答复水平,镇机关坚持隔周一的理论学习制度,聘请党校、司法、规划、信访、劳动、人事等部门专家为机关干部授课。镇信访从司法所长期抽调司法助理一人从事信访件调查答复等工作,司法所、法庭、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安排专人协助信访部门开展接访及处置信访问题。对疑难信访问题,我们采取带件咨询、部门会诊等多种方式寻找充分依据,一案一法加以解决。</p>
<p>  (二)特殊个案特殊处理,一次了断。对情况特殊的信访个案,政策无明文规定、法律无明文界定的,我们在充分酝酿后,给予人文关怀,进行一次了断式处理。梁家畈村某村民去年12月反映家庭困难,镇信访办迅即与村委会联系,上门了解情况,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引导其靠勤劳致富,并“特事特办”,向民政部门争取春节临时救济金500元。信访人对此非常感激,目前已赴上海打工。</p>
<p>  (三)同类矛盾一视同仁,以绝后患。对同类矛盾纠纷,我们不因信访人上访就处置,也不因同类人群暂未上访就不理不睬暂不处置,而是“一碗水端平”,坚决杜绝“后遗症”。城郊村某农户因土地二轮延包中的有关问题,在宜华一级路征地后就补偿费用多次上访,我们请经管局负责人到镇会诊,与信访人见面,经过14个多小时协商,当晚签订处置协议。接下来的两天内,我们主动约请村民到镇,按同一补偿标准,一举处置了涉及的三起同类问题,确保了宜华一级路在该村的征迁工作。</p>
<p>  (四)无理缠访严格政策,有理有节。对多次宣讲政策法规仍然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缠访闹访户,我们要求干部们能顶压力、敢担责任,克服不计得失、不思后患、花钱买一时平安的“摆平心理”,对这类人要严格政策不让步,有理有节巧应对。泉水河村某村民在超市因违反员工纪律被辞退后,多次到市、镇上访,我们及时到超市了解情况,向市里汇报其被辞退真相,统一接访答复口径,后来因其子问题到省上访,我们与劳动保障部门一道前往省信访局汇报了事件原委,令其受到省信访局领导训诫教育,让其借机生事捞钱的愿望逐一落空。</p>
<p>  三、注重“三个结合”,积极化解矛盾纠纷</p>
<p>  我们认为,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不能简单地就矛盾抓矛盾、就信访抓信访,而应创新方式方法,讲究接访处置艺术,逐步建立完善信访维稳工作的长效机制。</p>
<p>  (一)源头预防与调解化解相结合。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矛盾纠纷及因此产生的信访问题,是因我们的干部麻木漠然及不作为或乱作为引发的。因此,一年来,我们结合此类实例,对镇村干部加强了宗旨观、执行力等方面的教育,要求所有干部接待信访要耐心、倾听诉求要诚心、宣讲政策要热心、解决问题要真心,既和风细雨以情感人,又坚持原则以理服人。与此同时,镇信访百分制考核办法对源头预防排查数量、三次调解落实率、矛盾纠纷化解件数等都一一量化,强调源头预防的重要性,尽可能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组”。</p>
<p>  (二)群众上访与干部陪防相结合。架锅山村近年来上访量大幅下降,去年实现了无一人到镇以上上访的目标。他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有了矛盾纠纷,村一级解决不了,村干部就陪同上访人到镇及市咨询政策,反映诉求,让被陪的群众亲耳听到权威部门的答疑解惑,亲身感受到村干部在为自己的事奔波,怨气消除,理解增进,上访的念头自然打消。我们在全镇推广“架锅山经验”,倡导通过干部陪访解决信访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密切干群关系。2008年,镇政府及镇直部门接待18个村、社区干部陪访72人次,陪访后重信重访的仅4人次。</p>
<p>  (三)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我们在处理信访老户的问题时,注重从分析其上访动机和目的入手,全面掌握其信访问题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原因及家庭情况,对症下药,做到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泉水河村一老上访户过去以家庭困难为由,多次到镇、市上访。我们组织专班,与她交心谈心,渐渐解开了她的思想疙瘩,按政策将全家三人纳入农村低保,并同宜化楚星公司联系,安排其在劳务队干清洁工,使其基本息诉罢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抓实信访维稳 建设平安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