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秘 发表于 2010-7-23 10:01:56

周宁基层党组织创新维稳机制 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div id="ArticleTit">东南网-福建日报消息(记者 黄少鹤 通讯员 吴仙友 张家灼) 周宁县基层党组织把维护一方稳定,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抓手,努力创新维稳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诉调衔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之路。<br/>  周宁县“诉调衔接”机制的诞生,一方面缘于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诉求,大量民商事案件涌向司法机关,近些年来法院受理各类案件年递增近50%;另一方面,原有的调解格局比较分散,形不成合力,非诉调解还经常发生案结事不了的现象。即便是诉讼调解,也容易造成一场官司三代结仇的局面。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如何减轻当事人的讼累,推进“案结事了”?如何缓解巨大的审判压力,破解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难题?这些,成了周宁县基层党组织在维稳工作中亟须破解的难题。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之后,相继在法院等单位设立驻点人民调解工作室。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周宁县逐步建立起了以人民调解委员会、法院为主干,司法为纽带,村(居)调委会等非诉调处组织为基础的三级调解网络,全县各级相继成立了15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一个符合周宁县情、独具特色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和“大调解”格局应运而生。<br/>  据悉,在“大调解”格局中,法官立案前总要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如果接受调解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不收取当事人的任何费用,法院还将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进行确认。驻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对即将进入诉讼程序的婚姻家庭、继承、人身损害赔偿、宅基地和相邻关系、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矛盾纠纷激化、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等,从而为“诉调衔接”提供坚实的平台,不但解开了当事人之间的“法结”,也解开了当事人的“心结”。相比其他地方的“诉调衔接”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周宁县“诉”与“调”的衔接更加根植群众,融入了“能动司法”的深刻内涵,把司法触角全面探及社会矛盾纠纷的最前沿。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宁武高速公路周宁段征地,拆迁涉及群众3000多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留下矛盾隐患,势必影响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几个驻点的调解员主动提前介入,深入现场司法指导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及时将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既保护了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消除了矛盾纠纷隐患,又加快了工程无障碍施工进程。<br/>  周宁县还依托乡镇司法所设立巡回法庭和巡回办案点,通过开展委托收案、巡回调解,实现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直接对接。</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宁基层党组织创新维稳机制 既解法结又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