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秘 发表于 2011-4-8 08:20:24

以辩证思维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学习时报

<p>&nbsp;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但与此同时,与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巨大成就相伴生的社会问题也应运而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一项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崭新课题。树立科学的社会管理理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正确处理主各方面的矛盾,辩证处理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成长中的烦恼”,妥善解决广大群众日益多元的合理诉求,不断开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br/>&nbsp;&nbsp;&nbsp;&nbsp;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偏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权力腐败等问题随之出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征地拆迁等矛盾冲突不断,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困扰。从表象看,社会矛盾触点多、燃点低、处理难,利益纷争交织错杂,涉及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根本,用主要矛盾的解决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br/>&nbsp;&nbsp;&nbsp;&nbsp;从目前来看,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因此,有效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br/>&nbsp;&nbsp;&nbsp;&nbsp;正确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偏向。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同时也开启了人所主导并支配的社会发展过程。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发展,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社会管理之“本”是“人”,而不是“物”,不能单纯以&nbsp;GDP论成败,也不能将财富作为衡量幸福指数的唯一指标,而是要改变“见物不见人”的偏向,真正按照人的需要来组织管理。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服务人民、管好社会。<br/>&nbsp;&nbsp;&nbsp;&nbsp;社会管理需要创新,但更要“创心”。只有心系群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才能真心与群众交流,真正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从“心”做起,用“心”去创新,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作主,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才能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心情更加舒畅,实现上下联通的“互动境界”,这将是社会管理的真境界。<br/>&nbsp;&nbsp;&nbsp;&nbsp;正确处理重点与全局的关系,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向。邓小平告诫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发展等要素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问题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千差万别,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门艺术。所以搞好社会管理,不能全面推进、遍地开花,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做到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又集中精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辩证处理好重点与全局的关系。<br/>&nbsp;&nbsp;&nbsp;&nbsp;当前,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套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精细执行的新管理模式。树立以预防为主、应急为辅、顶层设计的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等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用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约束社会和谐发展的步调,使整个社会形成琴瑟和鸣、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奏响新时期社会管理交响曲的美好旋律。<br/>&nbsp;&nbsp;&nbsp;&nbsp;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的偏向。**** Hidden Message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辩证思维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