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秘 发表于 2011-4-27 14:34:21

建构系统化的社会管理体系

从系统化的角度来思考,社会管理体系的建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第一,社会管理的任务。我国的社会管理有特定的范围、内涵和要求,主要是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此外最重要的还有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最终达到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秩序稳定,这也是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第二,社会管理的原则。我认为社会管理的原则有“两本”: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纠正目前比较片面的经济增长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万事万物人为先,改革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民为本,就是摆正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讲人民是主人,政府要为人民服务,要让人民生活得体面、尊严、幸福。</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第三,社会管理的主体。目前,涉及社会管理的机构比较多,包括领导体制,即政党组织和政府机构,以及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现在大部分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因此化解矛盾必须在基层,化解的工作必须要在萌芽状态就进行。如果能够把普通民众、草根阶层都组织到自治组织中,让他们相互联结、形成真正的网络,那么既可化解矛盾,也可真正表达自己的要求。因此,人民团体要逐步向社会管理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要围绕社会管理来进行变革,使它成为一支体制内非常重要的力量;社会民间组织要大力发展,建立社区组织,并不断向下延伸。</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第四,社会管理的格局。这个格局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各个主体各负其责,党委是战略引导,在战略上、全局上提出一些社会管理的前瞻性设想,政府是聚合力量,社会协同是同心协力,激活各种资源。</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第五,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根据学者研究,大体上有两种机制,一种是常态机制,如利益保障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和协调调解机制,此外还有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如流动人口的管理、立体安全体系的构建、虚拟社会的管理,等等,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的任务非常迫切。</p>
<p align="left">&nbsp;</p>
<p align="left">  第六,社会管理的结构。社会管理的任务和原则属于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管理的组织网络、格局、机制以及法规政策,属于体制方面的问题。从结构上看,应该是第一层权威,第二层价值,第三层体制。第一层必须有实体性权威组织,可以以公安、政府的治理部门为主,建立一个政党、政府、社会组织民众广泛参与的实体性机构;第二层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导向;第三层必须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设计。(浙江日报2011年4月25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构系统化的社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