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1-4-30 15:13:15

[推荐]诸暨市构建社会管理的"六大创新体系"

<p>诸暨是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单位。自去年8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以“建设幸福诸暨”为目标,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主线,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抓手,高起点统筹谋划、高标准务实推进、高要求全力保障,积极探索具有诸暨特色、时代特征、县域特点,科学、高效、惠民的社会管理新路子,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努力把诸暨建设成为发展理性、开放包容、公平正义、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p><br/>
<p>构建六大创新体系推动试点工作</p><br/>
<p>试点工作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现已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根据上级的总体要求,结合诸暨实际,我市第一时间召开动员大会,成立由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出台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实施意见和6个相关实施方案,按照"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创新有突破、阶段性工作有成效"的要求,着力构建六大创新体系,明确25个重点项目分管领导、牵头单位、责任部门,排定“时间表”和“路径图”,强化协调会商、联合督导、考核评价,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从被动应付向主动掌控、短期治标向长效治标转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p><br/>
<p>构建系统化的社会稳定组织体系。坚持固本强基、秀实基础,着力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和社会管理进村入户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注重发挥市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作用、项目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作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强化市、镇、村三级联动,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推进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完善提升“10+X”运作模式,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勤、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五联”机制。在枫桥等重点镇乡,探索建立镇乡政法委,加强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检察室等的规范化建设,健全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配套完善治保会、调委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第一道防线作用。三是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基础建设。务实开展“八创八进”基层平安创建和“综治进民企”工作,以农村综治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探索实施社会综治、社区警务、社会人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土地管理等网格化管理,全市共划分网格区520个,网格12170个。同时,积极引导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探索实施社会组织督导员制度,落实新经济组织的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推进综治力量向末端延伸,实现社会管理领域全覆盖。</p><br/>
<p>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坚持源头预防、加强疏导,着力抓好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构筑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畅通有序的信访工作机制、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一是致力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面上成立市级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充实加强镇村两级调解组织;线上组建完善医患纠纷、法院诉前、交通事故、消费权益、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等六大专业调解中心,依托行业协会建立企业内部调解组织276家;点上建设一批“老杨调解工作室”等专家型调解室,5个基层法庭建立联合调解委员会,16个公安派出所建立治安纠纷调解中心,次坞、应店街、马剑、安华等边界乡镇与周边县市共同建立治调组织,完善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警调对接等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多层次、社会化、全覆盖的枫桥式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已基本形成。全市现有各类调解组织839家、调解员3522名、矛盾纠纷信息员3299名。去年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调处各类纠纷5627件,调处成功5405件,成功率达96.1%。二是致力构建畅通有序的信访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以“工作日门诊、不定期会诊、双休日出诊”为主要内容的基层信访“三诊”工作法,深化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和包案调处信访制度,创设信访化解、企业互助、应急周转、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五大基金,实施网上办理、电话受理、律师代理等新型信方式,推行信访听证制、三级终结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三是致力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条件和必备条件,探索建立“制定方案、征求意见、分析预测、形成报告、确定意见”的风险评估“五步”工作法,在对旧城拆迁改造成功进行风险评估基础上,对03省道东复线诸暨段、浦阳江干堤一期等重点工程项目实行风险评估,今年在全市27个镇乡街道全面推行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挥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将珍珠粉、安华球山、突发事件成功地转为正面典型。</p><br/>
<p>构建立体化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坚持打防并举、源头治理,着力抓好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完善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严防严治严打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一是坚持严打。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扎实推进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依法严惩黑恶势力有效挤压了犯罪空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9.8%。二是着力严防。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开展街面防范网格化、社区防范物业化、农村防范自治化、场所防范保安化、重点部位技防化“五化”防控工作建设,严密构筑一张“天罗地网”。加强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城区推行治安视频监控路口交通监控系统、接处警车载监控等系统的联网共享,加强公共场所、企业、社区等社会监控系统建设,分批分步推进集镇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织造全覆盖、高效率的视频监控网络,全市共建视频监控探头889个,社会监控8000多个。推行“平安联防”固定电话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家求助,十家报警”。三是着力严治。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严格落实园、道路、矿山、食品、消防安全等措施,安全生产三项指标连续五年实现“零增长”。</p><br/>
<p>构建人本化的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着力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矫正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高危人员管控救助、“两新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会化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是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成立正局级的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落实“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措施,深化“外警协管外口”、“外来干部服务外口”、“外来人员帮助外口”等“三外”工作模式,逐步推广“爱心一证通”服务管理经验和流动人口编码式登记管理方法构筑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做到“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二是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扎实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帮教,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三帮三延伸”工作抓好市精神病医院建设,加强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三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新建启用1.5万平方米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地点、资源、人员、功能“四整合”,建立“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举报投诉、“96345”社会管理服务、数字城管和“110”应急联动指挥等五大平台。着眼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全市48个行政审批部门40个进中心设立窗口,建立工业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制度,实施行政效能全程跟踪卡和直报卡制度,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建设,行政审批时限总体提速90%。</p><br/>
<p>构建信息化的社会管理网络体系。坚持信息主导、舆情引导,2010年共投入技防设施经费1.7亿元,着力抓好虚拟社会管理、网络舆论引导、“数字政法”、基层综治息平台等项目建设,提升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能力。一是强化互联网虚拟社会管控。推进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创新互联网警务模式,建立网上岗亭、网上报警体系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管理、网上防控、网上审批、网上办案、网上服务和网上引导一体化。二是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网上议政平台,加强网络评论员、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意见领袖”三支队伍建设,主动掌握话语权,着力提高网络舆情引导处置能力。三是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巩固深化“数字城管”成果,依托政务网和政法部门现有网络资源,规划建设市级政法部门之间业务网络互通互联设施建立涉法涉诉、执行征信、情报信息系统等信息平台,探索建立集基础信息、综治办公、应急处置指挥系统三位一体的基层综治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体系,努力发挥信息资源整体效应。</p><br/>
<p>构建规范化的社会公平执法体系。坚持公平正义、依法治市,着力抓好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新农村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利益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一是加强“法治诸暨”建设。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组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逐步把社会管理各项事务纳入法制轨道。二是加强和谐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以民主法治、民主自治、民主联防、民主联调为核心的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推行“三上三下”民主议决事制度,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农村纪检信访“一网三联四包”作法,推行村(居)干部“四不公开”承诺,提升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努力把农村新社区建成加强管理服务、维护稳定和谐的基础平台和坚实屏障。三是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律六进”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法治观和法律素质,健全市、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实施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援助进农家”活动,有效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和司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全市已有459个行政村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覆盖面达 95.4%。</p><br/>
<p>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体会与启示</p><br/>
<p>经过前段时间的探索实践,诸暨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形成了以稳定保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的良好局面。去年以来,“6+2”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民生民计切实改善,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13位。</p><br/>
<p>统筹发展、系统谋划,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指向是,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关系,提高幸福指数,巩固基层政权,促进科学发展。所以,要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项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放在全局中来谋划、放在战略中来推进,用系统的思维研究部署,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统筹抓好发展硬道理与稳定硬任务,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良性互动、有机统一。</p><br/>
<p>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所在。强化“发展为了民生”的理念,在管理中优服务,在服务中强管理,加速政府服务转型。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提升群众利益福祉、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受。</p><br/>
<p>务实创新、体现特色,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必须积极顺应开放、动态、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务实创新的理念与思路,从源头上、基础上切实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从整体上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不断赋予“枫桥经验”以新的时代内涵,焕发新的光彩。</p><br/>
<p>重心下移、源头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来抓,用群众工作方法统揽社会稳定工作,着力织好社会管理基层末端网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争做暨阳先锋”活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全面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p><br/>
<p>整合资源、强化保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推手。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以项目化、专人化狠抓各项任务落实,切实强化保障措施,形成政府调控同社会协调互联、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群众力量互动的良好局面,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诸暨市构建社会管理的"六大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