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依靠群众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因此,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尤为重要。近年来,大田县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先,从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群众矛盾、夯实群众基础四个方面,不断实践与探索符合大田实际的社会管理创新道路。<br/>创新理念,尊重群众意愿作决策<br/>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注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br/> 1、科学决策,树立“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坚决克服“重视现象、忽视源头,重视解决、忽视预防”,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事前防范,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坚持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使重大社会决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符合法律、政策、县情、民意,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化解稳定隐患、规避稳定风险。近年来,县里把握沿海产业升级转移的有利机遇,大招商、招大商,同时更加注重招商选资,对有意落户的项目,先行进行科学论证,先后否决了一批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的项目。<br/> 2、民主决策,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前,预先在政府网、有线电视等渠道公之于众,动员各阶层群众积极参与、深入讨论,使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针对县里旅游产业发展滞后问题,县委没有急于下决策,而是交由县几套班子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讨论,取得全县上下对旅游产业发展必要性、重要性的共识,科学地作出发展决策,提出了符合大田实际的以温泉旅游开发为破题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br/> 3、广泛监督,树立“一切由群众评议”的理念。社会管理创新涉及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实际成效如何,必须由群众评价。县里多年来坚持组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风活动,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聘请专门的行风政风督导员、监督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评议,特别是对23个重点部门、37个重点股室开展服务绩效公众评议测评工作,将评议结果在县有线电视台上公布,并作为部门单位及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对测评结果在最后二名或满意率低于80%的单位和股室按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乡镇驻村干部及村干部的民主评议工作,将评议对象扩大到党员代表、企业代表和群众代表,提高了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执行能力,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br/>创新载体,维护群众利益保稳定<br/> 找准群众长远利益与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切入,着力扩大就业、促进增收、健全保障体系、加强社会建设,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让发展带来的利益增量为广大群众所共享,真正实现群众收入更多一些,社会保障更好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br/> 1、扩大就业促增收。中东地区动荡的实践表明,失业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大田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引导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全民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增收,营造安居、乐业、宜居的环境。大力培育特色农业,重点发展茶产业,种植高山生态茶叶近8万亩,涉茶产值近5亿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近7万人。调查表明,特色农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干群关系密切,邻里关系融洽,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积极引进中国名牌企业格林童装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成为全国全民创业试点县,使广大群众能较容易实现本地就业、家门口就业。“十一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1662个,转移农村劳动力30429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高位增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br/> 2、健全保障解民忧。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能够解除生活中的诸多后顾之忧,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稳定与和谐。大田县积极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保扩面工作,全县31.2万人参加自然灾害救济救助责任保险和农房保险。县里积极争取成为全国首批全市首个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加大为缴费困难群体代缴费、对计生对象增加补助的力度,让全县20多万农民受益。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生活、住房、就医等问题。<br/> 3、加强建设惠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改善,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注重把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事业,五年来,共筹集资金15.53亿元,完成9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岩城文化广场、过境公路等项目夯实了城建基础设施,全面完成省道(大田段)、县道改造提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93%行政村通安全饮用水,131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100%行政村通电话,在全市率先实现户户通电。<br/>创新方法,化解群众矛盾促和谐<br/>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把化解群众矛盾作为关键,切实提高化解群众利益矛盾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动态协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br/> 1、创新举措。当前,随着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多变,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新的深层次问题与老矛盾、老问题互相纠结。县里紧密结合县情实际,摸索出了交通巡回法庭等一大批具有时代性和实效性的新经验、新举措,使社会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化解。针对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纠纷,交通巡回法庭创建互动式、便捷式、远程式等能动调解新方法,实行就地立案、巡回审理,实现交通事故纠纷和谐化解。<br/> 2、创新活动。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关系如何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县里在全县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记一本民情日记、发一张民心卡片、交一份民意答卷”的“三个一”作风建设活动,方便群众沟通联系、反映问题、请求帮助,建立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br/> 3、创新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矛盾纠纷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以行政为主的解决纠纷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要求。近年来,该县积极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调解衔接机制,建立了基层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模式,整合各方力量,建立起“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共同参与”的农村矛盾化解新格局。<br/>创新机制,夯实群众基础强保障<br/>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还必须有创新的体制机制作保障,才能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br/> 1、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大田县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按照创先争优的总体要求,探索开展了“党群致富链”及“党群致富、和谐、平安、文明链”活动,深化拓展“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指导各基层党组织把“四议两公开”做法融入到“六步工作法”当中,进一步完善、规范基层事务决策的程序,激发了广大党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服务百姓的活力与动力,发挥了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br/> 2、社会组织积极作为。大田县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时,积极鼓励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形成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互联、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政府力量与社会资源互动的良性机制,解决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发挥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枢纽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br/> 3、调动群众共同参与。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及综治平安建设,既达到了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又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运作效能。各村(居)充分发挥老人、妇女的作用,组建了“老年人禁赌会”、“妇女禁赌会”,使他们参与到扫黄打非禁赌毒工作中,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切实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稳定,为巩固和促进平安建设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赵荣生<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