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陂镇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城市发展
近年来,西陂镇根据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围绕人居、商务、物流“三大板块”城市经济建设,积极探索研究在新时期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城市发展,努力将西陂打造成为闽西中心城市的“居家首选、购物天堂、商务中心”,实现“城市建设我发展”的目标。2010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2.19亿元,比增39.2%;财政收入4.37亿元,比增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5亿元,比增25%;村财收入3080万元,比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比增11%。<p> 一、创新干部管理体制,破解征地拆迁难题,服务城市建设需要。</p>
<p> 该镇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着力在改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在做群众思想工作上创思路,在解决群众问题上抓落实,在服务城市建设中求实效。一是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建立完善征地拆迁工作绩效考评机制,促使干部走基层进农家,在工作中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将思想工作做细,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真心诚心换民心。认真帮助拆迁户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实行依法拆迁、公平拆迁、和谐拆迁,有效地解决了征地拆迁户门难进、事难谈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政策、法律的大力宣传,促进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确保了市政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陈陂村村民王美莲已是91岁高龄,得知其找不到临时过渡房,该镇主动与项目业主联系,经沟通协商最终将其妥善安置在西湖园二期安置小区。此举感动了众多拆迁户,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为如期完成征地拆迁任务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是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深入开展“三比四讲三结对”活动。比发展、比创新、比民生;讲学习、讲团结、讲正气、讲奉献;城区片党支部与园区片党支部结对、农村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党员干部与征地拆迁户结对。着力开展“讲党性、重品行、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建立完善了镇政务服务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切入点,开展承诺服务、便民服务;坚持“用干的、帮看的、促混的、批绊的、治乱的”用人导向,强化各项措施落实,真正寓管理于服务;提高政务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近年来该镇没有发生一起因征地拆迁而引发的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有效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p>
<p> 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破解治安管理难题,营造和谐社会环境。</p>
<p> 西陂镇作为新兴的城区,外来人口连年剧增。户籍登记人口仅有3.2万人,但居住的外来人口却高达8万多人。外来人口涌入一方面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峻的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问题。面对难题,该镇积极创新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一是组建乡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建立民间110联防大队。各村、居均成立外口服务站和民间110分队,采取“以房管人”、“以工管人”办法,明确村委会、出租房主(用工单位)的责任,通过签订《出租房屋治安、消防安全、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书》,完善《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管理办法》,在工作中形成“一档、两图、三类管、四到位、五样式”的工作方法。“一档”即一个出租户(用工单位)一个档案;“两图”即一村一张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分布图和一张出租户、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图;“三类管”即将出租户分为放心户、一般户、重点户,将流动人口分为放心层、一般层、重点层;“四到位”即服务到位、管理到位、防范到位、控制到位;“五样式”即对整栋出租的房屋,实行“旅店式”管理,由出租房业主或责任区协管员对出租房和租住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对住宅小区中出租的分散房屋,实行“物业式”管理,由物业公司协助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对其实施登记管理;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居住流动人口的宿舍,实行单位“自管式”管理;对“老屋村”、城市边缘地带的流动人口居住场所,实行“散居包片式”管理,由协管员或责任区民警进行巡查登记;对农村自然村落的出租房实行“院区合围式”管理,由房主或村负责人及时登记管理。同时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治安巡防队伍建设,建立镇村联防联动保平安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镇民间“110”巡防大队,将队员增加到101人,实行镇聘村用村出资,业务归派出所统一管理;对新兴住宅小区要求物业公司组建联防队,水韵华都、美域中央、西湖园三家大型住宅小区成立联防分队;强化内保单位的安全保卫,重点抓好校园治安工作。三是加强服务工作,维护外来人口的权益。成立镇、村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治安行政案件和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建立西陂镇劳资纠纷协调工作办公室,在排头等村设立外来流动人口之家,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促和谐。</p>
<p> 三、创新经济发展机制,注重民生促进和谐,实现镇强民富目标。一是积极营造发展平台,拓宽发展空间。把征地拆迁工作与发展经济统筹并重,形成大征迁、大建设、大发展的共识。二是实施项目战略,增强发展后劲。认真组织实施五大战役,创新项目开发绩效考评办法,成立项目开发办,组建专门队伍,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2010年引进项目1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30.2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资17.88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已有3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1家。将城市经济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打造龙岩中心城市“居家首选”、“购物天堂”、“商务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商务中心、金融中心、世纪天成广场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建筑及相关产业,积极推进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6.18”西陂创业园顺利封顶,五洲财富、大洋棕榈郡、大洋酒店、金都锦苑、条围综合大楼、条围农贸市场、西山商住楼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三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村自用地项目开发,不断增加村级集体财富。村财收入超500万元的村两个,村财收入超400万元村的一个,村财收入超300万元的村一个。村集体收入的大幅增加,村民也从中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成果。四是关注民生,建设民生,不断提高民生工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布局。2010年镇财政投入教育达2280万元,松涛分校、一中分校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先后在西陂镇落户。关心重视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全面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镇“新农保”参保率达92%,共有2520名60岁以上老人直接领取养老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首次发放,享受补助人员1916人。五是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该镇出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办法,各村也给予相应的配套补助。通过举办企业承接失地农民就业招聘会,促进农民重新就业,累计共为失地农民安排5000多个就业岗位。</p>
<p> 西陂镇按照市、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创先争优为活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服务中心城市发展,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城市建设中推进镇、村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第一季度该镇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86亿元,比增41%;财政收入6963.06万元,比增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13.01万元,比增26.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95万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415万元。</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