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建设和谐幸福龙江 吉炳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执政为民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紧密结合黑龙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开创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建设新局面。<p> <strong>一、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责任感 </strong></p>
<p>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对于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p>
<p> 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黑龙江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千亿元的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聚精会神抓发展的同时,始终着眼于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小心谨慎维稳定、千方百计惠民生、齐心协力优环境。 </p>
<p> 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黑龙江突出表现为就业、差别、分配、发展、观念和工作的矛盾,致使思想统一难、利益协调难、矛盾化解难、管理服务难、安全维护难。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深刻认识、客观分析、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整个社会健康有序运转,更加充满活力,不断发展进步。 </p>
<p> 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阶段人们在期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企盼民生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而且更加渴望生活在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里,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理想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期待,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
<p> 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能责任。近年来,黑龙江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制度的漏洞和盲点,还需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只有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才能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履好职、尽好责。 </p>
<p> <strong>二、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实效性 </strong></p>
<p>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场社会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科学有效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p>
<p> 坚持依法治国,推动社会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善于运用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更要靠法律手段来保障整个社会有序运行,使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真正做到依法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用合法手段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化解处理社会矛盾的作用。 </p>
<p>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道德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着力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 </p>
<p> 坚持民生为大,优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管理最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着力解决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大力实施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抓好城中村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p>
<p> 坚持科学执政,建立科学有效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社会规范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探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信息网络管理力度,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p>
<p> 坚持重在基层,打牢现代社会科学管理根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加大在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和产业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在全省城市开展“百项服务进社区、打造特色型社区”创建活动,在农村实施“打造新社区、构筑新家园、共享新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加速城乡社区服务一体化进程,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壮大基层力量,抓好全省社区专业化社工服务“百千万”工程,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构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场所干事。 </p>
<p> 坚持安全至上,严密防范危害国家安全事件。继续深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继续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建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和应对危机能力。 </p>
<p> <strong>三、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保障力 </strong></p>
<p>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任务落实力度,为全面提升黑龙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p>
<p> 健全组织、健全队伍、健全责任。建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机构,把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着力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一支装备齐全、能征善战、会做工作,特别是会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骨干队伍。加强社会救助队伍、信访队伍、政法队伍、应急队伍、社工队伍建设,加快组建志愿者队伍,壮大信息员、保安员、协管员、巡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不断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建立一套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责任体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真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p>
<p> 重在实际、重在建设、重在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继承和发扬社会管理好传统、好做法,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强化社会管理科技支撑,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环节和管理手段,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由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由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由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紧紧依靠群众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p>
<p> 研究问题、研究规律、研究政策。</p>**** Hidden Message *****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我勒个去,这就是俺们嘎嘎需要的东东啊</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福建老秘</i>在2011-6-9 8:05:46的发言:</b><br/>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执政为民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紧密结合黑龙江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开创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建设新局面。 </div>
<p class="quote"> <strong>一、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责任感 </strong></p>
<p class="quote">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对于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p>
<p class="quote"> 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近年来,黑龙江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千亿元的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聚精会神抓发展的同时,始终着眼于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到小心谨慎维稳定、千方百计惠民生、齐心协力优环境。 </p>
<p class="quote"> 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黑龙江突出表现为就业、差别、分配、发展、观念和工作的矛盾,致使思想统一难、利益协调难、矛盾化解难、管理服务难、安全维护难。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深刻认识、客观分析、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确保整个社会健康有序运转,更加充满活力,不断发展进步。 </p>
<p class="quote"> 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阶段人们在期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企盼民生问题得到很好解决,而且更加渴望生活在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里,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理想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和期待,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
<p class="quote"> 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能责任。近年来,黑龙江社会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制度的漏洞和盲点,还需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只有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才能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履好职、尽好责。 </p>
<p class="quote"> <strong>二、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要求,切实增强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实效性 </strong></p>
<p class="quote">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场社会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必须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建立科学有效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p>
<p class="quote"> 坚持依法治国,推动社会管理步入法治轨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善于运用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更要靠法律手段来保障整个社会有序运行,使社会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真正做到依法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用合法手段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化解处理社会矛盾的作用。 </p>
<p class="quote">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道德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着力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 </p>
<p class="quote"> 坚持民生为大,优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管理最为重要的事情来抓。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着力解决特殊群体社会保障问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大力实施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抓好城中村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p>
<p class="quote"> 坚持科学执政,建立科学有效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形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社会规范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探索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信息网络管理力度,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p>
<p class="quote"> 坚持重在基层,打牢现代社会科学管理根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街道(乡镇)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加大在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和产业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在全省城市开展“百项服务进社区、打造特色型社区”创建活动,在农村实施“打造新社区、构筑新家园、共享新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加速城乡社区服务一体化进程,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不断壮大基层力量,抓好全省社区专业化社工服务“百千万”工程,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构建基层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向基层,确保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场所干事。 </p>
<p class="quote"> 坚持安全至上,严密防范危害国家安全事件。继续深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继续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建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和应对危机能力。 </p>
<p class="quote"> <strong>三、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的保障力 </strong></p>
<p class="quote">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任务落实力度,为全面提升黑龙江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p>
<p class="quote"> 健全组织、健全队伍、健全责任。建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机构,把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着力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建立一支装备齐全、能征善战、会做工作,特别是会化解矛盾、控制事态、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骨干队伍。加强社会救助队伍、信访队伍、政法队伍、应急队伍、社工队伍建设,加快组建志愿者队伍,壮大信息员、保安员、协管员、巡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不断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建立一套分工明确、配合密切、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的责任体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真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p>
<p class="quote"> 重在实际、重在建设、重在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继承和发扬社会管理好传统、好做法,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点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强化社会管理科技支撑,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创新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环节和管理手段,由重管理轻服务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由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由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由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社会管理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创新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紧紧依靠群众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p>
<p class="quote"> 研究问题、研究规律、研究政策。</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
<hr noShade="noShade"size="1"/>
</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color="#ff0000">以下内容只有<font color="red">点击评价</font>并<b>回复</b>后才可以浏览</font> </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
<hr noShade="noShade"size="1"/>
</div>
<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