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div><p><b>一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b><br/><br/>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其重要性体现在三方面。<br/><br/> 第一,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基础、重点、难点都在基层。强基才能固本。基层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基层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基层社会管理搞好了,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才有坚实基础。<br/><br/> 第二,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为社会构筑“防火墙”和“安全网”的必然要求。由于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态势,产生诸如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腐败现象严重、诚信缺失等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导致部分民众心理失衡,干群关系紧张,有时甚至酿成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解决在基层,将大量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可以为社会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和“安全网”。<br/><br/> 第三,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适应社会管理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流动,社会结构被重新排列组合,社会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很多社会成员从原来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而社会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出现了管理“真空”和“死角”。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使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br/><br/> <b>二、正确处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b><br/><br/>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活动的管理,它包含管理和服务两个方面。但传统的社会管理过于强调社会控制而忽视社会服务,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就是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管理对象而不是服务对象,不符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要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改革这种以社会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将服务纳入到社会管理之中,实行管理和服务并重、以服务促进管理的新模式。<br/><br/> 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必要的社会管理是搞好社会服务的基本前提,而优质的社会服务又是促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突出社会服务,融管理于服务之中。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决定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要看到,通过加强服务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减轻社会管理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的人,并不是故意以身试法、冲撞社会秩序的。如果有关社会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能更多考虑到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进行必要的疏导,使矛盾得到化解、情绪得以蔬通,这部分人就可能不会越轨。因此,将服务引进管理,融服务于管理之中,实际上是管理职能的前移。它既是管理观念的革命,也是管理手段的创新,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br/><br/> <b>三、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的途径</b><br/><br/> 第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做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核心,特别是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村委会)党支部书记,更是搞好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头雁”。其次,要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主体与基础力量。在加强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中,群众组织具有代表不同团体、广泛联系各界的优势,社会组织则具有反映群众呼声、规范群体行为、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他们都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桥梁,应该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基层自治作用。再次,要发挥基层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基层社会工作者活跃在社区一线,贴近和服务群众,对基层情况和群众需求最了解,是党和政府的好帮手。要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社会工作者队伍,提升他们的社会服务水平。<br/><br/> 第二,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功能。当前,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社会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人力、物力、财力匮乏,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公共服务延伸至社区;加快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机构建设,成立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社区福利补助标准,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br/><br/> 第三,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法,推广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原则,将管辖地域分成若干网格状单元,对每一网格实施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而组团式服务,就是根据网格划分,整合辖区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实行这一模式的好处是:对辖区居民管理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有效避免管理服务的“真空”;整合辖区的公共资源,方便了辖区居民;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当然,要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还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构建长效机制,将治本与治标相结合。</p>
<p>(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纵横栏目社会专栏2011年05月19日 来源:<font color="#000000">《广西日报》</font>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