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秘 发表于 2011-7-21 08:06:17

如何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中国人对安全感的特殊在意是很难扭转的。从自然到人类,从经济到社会,从“十二五”规划提到的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金融安全、气候变化等,到老百姓每时每刻身临其中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投资安全等等,“安全”二字无处不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小康,人们有理由提出更高的安全愿望,期盼更高的安全保障。<br/>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精髓,秉承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据不完全统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多次以安全问题为主题,如2003年4月28日的“加强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2007年4月23日的“我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问题研究”,2007年9月28日的“扩大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等。在这些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2010年11月14日,胡锦涛主席在首尔20国峰会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安全增长”这个概念。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有段话:“不能让人出门走路也害怕,在家里睡觉也害怕,坐飞机也害怕。不能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是无理就是无能。”则更通俗地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安全问题的关注。要把党中央的要求落实到实处,笔者深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当前,迫切要加强以下工作。<br/>加强领导。从每个公民抓起,从各级政府自身抓起,培养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居安思危意识,制定更高更多的安全标准,提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门槛,并监管到位。<br/>  构建应急管理机制。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长闵淳昌曾直言,我国许多应急预案普遍存在:内容上照搬照抄,不切实际;没有考虑到最坏最困难的应急情况;缺乏综合协调和相互衔接;缺乏连贯性和标准化;没有及时修订更新;缺少演练和实战六大问题。急需加快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笔者认为,必须同时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组织,这是应对危机、风险的最好准备。社会组织健全完善的社会是多中心的社会,多中心社会有着密如蜘蛛网般的承重墙,结果是社会底盘坚实有力,局部问题、局部倒塌不至影响全局。<br/>  完善体制机制。面对沸沸扬扬的瘦肉精事件,与澳门相邻的珠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自豪地说“我们至今保持11年未发现瘦肉精的记录”,这得益于一套独善其身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猪从出生到出口,检验检疫部门一竿子监管到底,就这一做法,使得2010年内地供应香港食品合格率99.97%,澳门100%。“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十一五”相比,“社会管理”首次单独设立一篇,其中“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是五个方面内容之一。要着眼体制机制转变,突出体制机制建设。如果说1978年之前的一些体制机制着眼于为阶级斗争服务,1978年之后的着眼于GDP,那么今后则应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走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br/>  加大财政投入。相对而言,我国的森林救火能力比防火能力强,因为救火可以集中一、二个片区,防火覆盖到每一棵树,因此,防火的成本比救火昂贵得多,这一利益算式适用于目前的绝大多数行业和地区。所以,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最拖后腿的那块短板就是安全。向安全投入成本,使之强大到足以支撑全体国民的信心,抗击所有可能冲击发展、破坏和谐的干扰,当灾难再向我们袭来的时候,这些投入不会随之毁灭,相反,它将捍卫我们的安全。<br/>  提高人员素质。灾难面前,相当一部分国民缺乏科学知识。针对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内出现的抢购食盐风潮,足见国人缺乏足够的防灾训练,不论是个人自救能力还是有效、有序的社会性救助能力都相当薄弱。应对核污染等罕见灾害所需的知识技能,对大多数国民来说更是陌生。须知,灾难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富人、穷人。<br/>  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建筑消防检测制度体制;进一步修订《食品安全法》,完善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在《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基础上,尽早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法》,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国际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有关核能领域的基础法规——《原子能法》或《核电安全法》,而我国1984年开始起草的《原子能法》讨论27年没有出台,建议尽快出台《核安全法》。<br/>  坚持科学发展。调查显示,发生特大泥石流的青海舟曲县城上游河流,修建了众多的水电站,由于砍伐树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且在县城2平方公里区域聚集了4万多人,相当于2008年北京城四区的人口密度;在新中国成立前近1000年间,顺昌城区发生大洪水记载19次,而新中国成立后的61年间则达13次,其中8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这说明,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两难,人与自然争利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我们不可能断然抛弃昨天的发展(生活)方式,也不应顽固地拒绝作任何改变,需要在安全和发展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安全也是硬道理,要像关注生命一样关注安全,像抓发展一样抓安全,把人民安全作为经济发展的一杆标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