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p>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去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首次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作了专段论述。在提出要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的同时,也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问题。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所作的题为《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水平》的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强调提出了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的要求。可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当而且必须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广大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p><p> 据有关统计揭示,我国目前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约有 45万,备案实际存在的有300万之多。这些组织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而这些组织中的成员也大多是社会各个层面的精英或活跃分子。总之,这是一支不可小视的社会力量。社会组织作为区别于政府系统、企事业系统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正在我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p>
<p> 在经济生活方面,许多经济类社会组织通过自身参与各类经济活动,不仅推动了社会人员的就业、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而且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在政治生活方面,社会组织是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动力,因为各类社会组织本身就是各类群众的自治组织,是沟通政府和百姓的桥梁,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并对各级政府的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p>
<p> 在文化生活方面,社会组织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塑造民间规范、改善社会文明风气、扶贫济困、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社会组织在近几年中开始走向国际。据权威人士透露,截至目前,全国性社团已经在122个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在92个国际组织中担任理事,从一个侧面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声誉。</p>
<p> 从理论的意义上来讲,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同时,让民众有自己的利益组织,不仅是民众的基本权利问题,而且对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益。因此,现在谈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自然不应回避社会组织的问题。但是,人们看到,时至今日在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识中,认为社会组织是政府部门“天然对手”、是“麻烦制造者”等偏见依然存在,对社会组织所开展的活动有意无意地加以掣肘、限制的也不鲜见。同时,就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而言,也还存在着自律不够,人才、资金缺乏和行政本位等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就应当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之路。</p>
<p> 第一,要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确立社会管理不仅靠政府也靠社会大众的观念。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规范、引导,将其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确保其健康发展并在社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p>
<p> 第二,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改变过去政府如毛细血管般地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状况。全面规范政府部门的职责,把必须由政府办的事项界定清楚,凡社会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事项和一些属于管理细节性的事物都应从政府转移出去,切实减少政府对社会的直接干预,做到政府只提供有限而必要的服务,大量的社会服务应主要依赖社会组织。</p>
<p> 第三,大力培育、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让更多的社会个体有一种组织上的归属,同时又能给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表达自我利益诉求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的自我协调机制,释放社会的活力。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渠道和机制,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政府购买项目内容,细化购买服务流程,将政府不必不便直接组织实施的一些具体事务,交由社会组织去完成,以增强社会组织的造血机能和服务能力。</p>
<p> 第四,强化社会组织角色定位和服务体系的界定工作,为社会组织营造一个基于制度安排之上的社会服务畅通参与渠道。加紧为社会组织培养人才的工作,研制出台并落实对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政策,为社会组织的长久发展和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奠定基础。</p>
<p> (作者单位:市第二人民医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