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群众权益应完善五大机制 龚维斌
近年来,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维护群众权益的好做法、好经验,构筑了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的五大机制,包括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达到了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在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的五大机制。五大机制的目标是维护群众权益
群众的权益包括现实的物质方面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利益,简而言之,包括利益和权益两个方面。现实的物质利益主要涉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民生问题。除此之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人们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能够得到尊重和实现。维护群众权益就是要维护和促进人们业有所就、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的目标实现,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环境友好、饮食安全的目标实现,提升生活质量。
建立维护群众的权益机制最重要的机制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诉求表达机制。
信息公开是听取群众意见,实现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党政机构的信息特别是公共决策方面的信息应该公开,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诉求表达是协调利益关系、调处社会矛盾的前提,没有诉求表达就难以实现准确有效的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只有群众有地方说话,他们的要求和意见能够得到畅通的反映,受到各级领导同志的注意和重视,才有解决问题的开始。否则,利益协调、矛盾调处就有可能成为无的之矢,成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良好愿望和一厢情愿的空洞口号。诉求表达要畅通和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既要建立定期自上而下察看民表、听取民意的机制,也要建立自下而上反映民声、民心的机制,依法按政策及时妥善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当前,特别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开展联合接访,及时化解信访积案。
另外,还要建立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和侵害群众权益的纠错机制。当前,要着力解决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征收拆迁、企业改制、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涉法涉诉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要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
五大机制的前提是坚持党政主导
维护群众权益五大机制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坚持党和政府主导的原则,要体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思想。
首先,党和政府要正确履行自己的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兼顾各方面群众利益。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事项缓出台或不出台,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三度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影响面广、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对未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引发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应依法严肃追究主管部门、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做到劳资两利,建设劳动关系和谐。
其次,要充分动员和利用各种力量维护群众权益。党政主导并不意味着党政可以包揽一切,还需要为其他方面的力量维护群众权益创造条件和环境。在公共决策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在群众诉求方面,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在劳动关系协调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参与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社会矛盾调处方面,要依靠基层党政组织、群众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调动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共同化解社会矛盾。要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作用。要健全人民调解网络,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
五大机制的本质是做好群众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中时时想着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和依据。
各级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领导干部要真正沉下去,了解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情绪。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
树立群众观念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加强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助群众的力量,破解发展的难题,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