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秘 发表于 2011-11-26 09:21:47

老秘谈请示结束语怎么写?

结语,又叫尾语,是公文正文结尾初的程式化用语,是公文在长期写作与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习惯用语以及定型化、规范化的语言格式。请示的结语是请示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束全文、显示文种、表达意愿等作用。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等。在请示结语的写作中,常有一些不规范,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      无结语
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写结语。有些公文如“命令”、“决定”、“决议”、“会议纪要”等不需要写结语,言尽即止。但“请示”必须写结语,因为请示带有强烈的“期请性”。请示如果不写结语,就意味着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批准”,“事前请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
二、      与“报告”结构混淆
即将请示的结语写成了“以上报告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这种写法要么把请示当成了报告,要么把报告当成了请示,要么在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等字样。
三、      语气不当
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语气要谦恭有礼,以示对上级机关的尊重,但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太“软”,也不能过“硬”。有人认为“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办事,说得越客气事情越好办,所以结语写成“以上想法尚不成熟,请领导指正”或“以上意见不知是否可行,请上级决策”。请示是公文,不是私人信件,没有必要过分客气。这种写法既罗嗦又缺乏自信,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令上级反感,弄巧成拙。过“硬”是指语气太直,太过简练,缺少过渡,不委婉。如“请批示“、“请批复”。
四、      语法逻辑有误
有人将结语写成“当否,请批准”,即“当与不当,都得批准”,逻辑错误显而易见。

老猫 发表于 2012-8-22 20:17:44

1、请示的含义及特点
  请示:是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一种上行公文。请示具有以下特点:
    ①请示事项一般时间性较强。请示的事项一般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否则会影响正常工作,因此时间性强。
  ②应一事一请示。
  ③一般主送一个机关,不多头主送,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在请示的同时又抄送下级机关。
  ④应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一般情况不得越级请示,如确需越级请示,应同时抄报直接主管部门。

2、请示的分类

  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意图分为三类:
  ①请求指示的请示。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
  ② 请求批准的请示。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③ 请求批转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

3、请示的写作要求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日期五部分组成。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它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逆鳞 发表于 2015-11-27 16:08:07

作为请示而言,结束语是肯定要的。一般而言,无非就是,"当否,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特此请示,请批复”。如果所报请示上级机关无权批复的,那结束语则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XX审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秘谈请示结束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