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谈怎样给文章划分层次?
在浩繁的语文知识中,划分文章层次既是一个基础的语文知识点,也是理清作者思路的一个关键,能够准确的划分文章层次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更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能力。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年,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划分文章层次时,毫无头绪,错的不必说了,即使有划分正确的,也是“跟着感觉走”。其实,划分文章层次是有方法的,这方法便是找出划分文章层次的依据,有了依据,就能顺利的划分出文章的层次。依据一:内容
在熟读课文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划分文章的层次。如丰子恺的《白鹅》一文,作者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白鹅与众不同的“傲慢性格”作了生动的描绘,二是叙述了白鹅对作者一家所作的贡献。根据此点便可将文章分成两个部分,而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又分别描写了白鹅的外形显著特征、鹅的叫声、鹅的步态及鹅的吃相,因此,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经过此番梳理,文章的内容便一目了然。
依据二:时间
有的文章,叙述了很多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也是很多,这样的文章,划分层次较为简单。而有的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事件,这样的文章在划分层次是,可将时间分为三个时段,即事件发生之前、事件发生的过程与事件发生之后,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其中心事件是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课的情景,在这之前还有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表现和心情,之后还有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心情和表现,文章便可依此分为三个部分。
依据三:表达方式
作者在写作时,表达方式的运用并非是单一的,往往会采用多种表达方式,而且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有着明显的界限。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前三段作者使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提出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4——15段以叙事为主,叙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最后一段再次抒情议论,与前三段呼应。根据表达方式的变换,文章便可分为三个部分。
依据四:地点。**** Hidden Message *****
在划分文章层次时,同一篇文章采用不同的划分依据,可能结果相同,如郑振铎的《海燕》,根据时间、地点、内容的不同依据,划分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有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划分依据,可能结果便不尽相同。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表达方式为依据划分就可分为三个部分,若是依据内容划分,则远不止此数。当面临这种情况时,还应遵循繁简得当的原则。分得太细与分得太简单都未必是好。同时还应考虑到文章的情况与学生的实际。
当学生能准确的划分出文章的层次时,不仅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更提高的阅读能力。□陈钢 我就不信我下载不了这个文章。 为了让自己不纠结,还得努力学习才行啊。。。 怎么回事呢 还要钱呢啊?
{:soso__2640336074117299927_3:} 再往下看看 {:soso_e177:}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借鉴并收藏。 弄清文章层次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性工程。 会读文章才能会写文章,会分析文章才能写好文章. 好好学习,天天思考向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