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秘书生活
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第5天,我来到N市某区直机关报到,开始了我的秘书生活。有人说秘书不过是个打杂的,刚上岗位的我认为此话不假。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
打开水、取报纸信件,除此之外,买买文具、办公用品等也由我负责,也就是说,管理办公室内务是我
工作的一部分。这些活儿让我相当郁闷。当初单位到学校招聘时,门槛挺高的,要求是学生干部、学生
党员、成绩优异,可干的这些活儿初中生都能应付。
可是时间不长,我发现这个“秘书”并不是那么轻松好当的。整理当天要处理的文件、写通知、送
文件给有关单位、把文件分类归档,所有的事情,看似简单,却又琐碎烦人。我相信有一些人面对满桌
子的文件和一柜子的档案,仍能面不改色,从容应对,甚至十分欢喜。据说比尔·盖茨小时候就曾到一
家图书馆不亦乐乎地帮忙整理图书。每把一本久久没法归位的图书放到它原来的位置,比尔都会兴奋地
说:“嘿,我又帮它找到家啦!”遗憾的是我天生就不是那种人,看到堆积如山的材料我就晕菜,并且
一忙起来就天昏地暗找不着北。处长布置工作的时候常常是多个任务同时下达,而且经常切换,思维极
具跳跃性,常常弄得我手忙脚乱,不是头脑瞬间空白就是背脊发凉。有时我想自己的脑袋是电脑该多好
,可以快速检索。
遇上要开会就比较忙了。会议材料有时比字典还厚,材料出错、遗漏的事情也在所难免,我的头脑
屡屡陷入混乱。面对办公室那个高高的文件柜和准备会议材料是我最心慌的时候。文件实在太多,而处
长表述时,往往用的是文件的大体内容。一个文件从起草到最终发文,中间一般会产生N个相关文件,比
如党委评奖的文件,从制定方案到下达通知再到上报党委,一共有4个相似的文件,而机关开会的准备,
往往很仓促,开会通知早早下达了,但在开会前两三天才真正开始准备材料。处长反复地推敲该使用哪
些文件作材料、定目录,突然删掉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加进一个新文件是常有的事。这样一来,我只有
暗暗叫苦了,也告诫自己今后做事得细心细心再细心。
处理文件,留心点倒也能应付得了。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和领导的沟通,才是更挠心的事。协调领导
工作的开展是秘书的重要职能。沟通不好,往往影响工作。学会“听话”和“说话”,是我做秘书遇上
的一大难题。
我是个有话就说的人,很少考虑所谓的说话“艺术”,觉得那种说话艺术是不真诚的表现。每逢处
长布置工作的时候,我总是简单地回答:哦。有一次同办公室的前辈问我:你是不是不情愿做处长吩咐
的事啊?每次都只“哦”一声了事。我心里那个冤啊,不过从此多长了个心眼,后来处长交待任务,我
都改为:好的,马上就办。
“听话”就更费神了。处长很喜欢他的前任秘书,直夸他“悟性”高,要我们多学习。夸多了,我
不觉纳闷:怎么老夸他,什么才是做秘书的“悟性”?于是去请教和前任秘书相处过的前辈。前辈告诉
我,前任秘书确实不错啊,领导交待过的任务一件不落,做得干净利索;领导想到没说的,帮着去做;
领导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看来我这个秘书离领导的要求还差的远呢!
那段时间,我跟爸爸通电话说的都是这个问题,觉得自己很憋屈。爸爸每次都开导我,说你不用成
天琢磨领导们在想什么,也不用去阿谀奉承拍马屁,但是加强沟通是必要的,连基本的沟通都没有,怎
么做事呢?毕竟工作不是靠“有一说一”就可以完成的,顺畅的沟通有利于工作,为什么不去做?
前辈和爸爸的话让我也进行了反思。多沟通、多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不就是处处
顺着别人。现在,面对着繁多的文件,我尽量提醒自己要耐心、冷静。有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的错,遭到
批评,我也能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你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学,低下头来才是最应该做的。况且在
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不也是一件乐事?
春节回家,同学们说我变了很多,没有以前急躁了。我想也许这就是我的秘书生活带给我的职业习
惯:必须耐心,必须细心,必须有心。 文/草木 在中国,说到秘书的确容易让人联想到“年轻”、“美丽”等字样,甚至有人将之形容为“花瓶职业
”。在许多人眼里,她们做的是无关紧要的事,打字、接电话,帮上司安排工作日程等等。但最带有歧
视色彩的,是称呼她们为“小蜜”。不论“花瓶”还是“小蜜”,只能说明人们对秘书职业的无知和偏
见的程度。
本期案例的主人公经历了秘书职业的甘苦,所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尊重。
我们的专家指出,现代秘书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是相当高的,这个职位正在脱离人们的传统认
识。
我曾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担任外方某个部门经理的秘书。我是国际企业管理毕业的,写论文时就到
这家企业上班。当时选这家公司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外籍老板,逼着你每天说英文。
动不动就变成了“小蜜”
其实在国内秘书这个职业一直都不是很让人看得上眼,动不动就变成了“小蜜”。不过做秘书的难
免和老板接触最多,知道的也比别人多。同部门的一位女同事也就有了失宠的感觉,竟然在下班回家途
中和另一位女同事滔滔不绝数落起我来,说我也不就是个秘书吗。这个女同事也是做秘书的,听着也就
很不舒服,第二天还给我抱怨了一番。其实我这个部门中有副经理,主管等等,除了经理没有一个人的
文化程度比我高,都没有读过大学,说起英文来十句中最起码有九句是破句,还有一句还勉强算个简单
句。
事实上大多数同事关系都很好,我们各部门的秘书之间的关系也不错,有时中午休息也在一起聊天
,然后就变成了“小蜜们又聚会了”。我就是希望什么时候大家的观念改了,不要老是用绰号折腾人,
我们有名字,公司也缺不了我们。公司分到献血指标时,大家老是先想到我们,其他职员都有这个和那
个理由。再这样下去,我们也不做了,老板自己做自己的秘书吧。
秘书这个职位闯的祸
刚开始上班,由于与其他同事不熟,他们都不大答理我。不过有个女同事对我还是相当热情,有时
和我攀谈学习和家庭情况。几个月后,认识的人多了,也很熟了,一个和我关系相当好的同事告诉我,
就是这个一直对我很热情的女同事背后对我的职位相当不满意———“不就是个秘书,能干什么呀!”
。
其实我也没招惹她,平时大家也客客气气的,做好本职工作。后来注意了,才发现原来就是秘书这
个职位闯的祸。老板和我亲近了,她就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我还没到任时,据说老板对她比较看重。
其实现在也如此看重,只是老板没有时间把公司动态传输两遍,一遍给我,一遍给她而已)。但是有时
老板也会对我吼几声,那个女同事会掩饰不住内心喜悦,含笑提醒我:“又被老板骂啦?”———从没
有第二句话,不等我回答就掉头走开。而其他同事则会拍拍我的肩膀:“没关系的,别放在心上,老板
就是这样的。”其实老板对每个职员都是一视同仁的,大家不必因为妒忌而把本来良好的工作环境破坏
掉。自此以后,她表面上还是和和气气,但是说到TeamWork,想都别想。老板让她给我的报表不到下班
不现身,问她要,人总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要么就是有其他事儿忙不过来。每次总是一手拿着回家的包
,一手拿着报表交给老板。她是可以下班了,而我还得等到老板把她的报表检查完才能开始我的工作,
每次都如此。我终于爆发,反过来问老板要报表。由于老板催促,她才满脸不高兴地交了差。终于她走
了,接受她工作的一个同事每次只要一个下午就把她一个星期的报表都做完了,我们合作得非常愉快。
记得老板的老板有一次找我谈话(无非是由于刚升级的一个经理在我面前权力无法尽情表现,在我
后面捅了一刀),拐弯抹角的教育我学习学习这位女同事做人的功夫。我也苦闷,要我迎合他们就只能
失职,遭受我老板的训斥;不迎合他们,坚持我的原则就是这个被捅的下场,反正总是两面不讨好。
秘书不是其他职员的填补品
正逢软件替换,整个部门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大堆工作,资料的重新输入是重要但又相当繁琐的。我
除了要做完手头工作外,还得帮一个同事输入数据,因为她“抽不出时间”。我也不是不愿意帮忙,只
是觉得不值得。我每天忙得半死,而她却为了进修,一边学外语一边工作,工作效率低了,只好找人顶
。感谢之辞不绝口,我当然也没法抱怨了。但是如此公私不分,再怎么样,对人对己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
由于数据输入要到IT部,他们部门的人都大感诧异,为什么该来的人不来,却来一个不相干的人,
还得万事从头教起。不过离开自己的办公室,也是一种乐事,老板的琐事也只有他自己干了,我是心有
余而力不足了。偶尔老板也会来探探头,看我工作顺利否。
秘书不比人低一等
整个部门我和老板的学历最高,其他大多是职业高中,最多大专。由于老板是外籍,工作中不得不
用英语交流,我就是他们的桥梁。他们大多都不擅长这门语言,连经理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复合句,更
不用提其他员工了,十句话中九句是破句,还有一句常常是挑出几个名词凑合一下。不过经过长期熏陶
,老板还是听得懂的,有时也不用我翻译。
在对外交往中,他们都称名道姓的,但在介绍我们,或是对家人朋友谈论公司情况时,就变成了:
“我们老板的秘书……”。对不起,我也是父母生的,我也有名有姓,和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他人的
尊重。不管有多少人看不起这份工作,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
再也不愿让人称“小蜜”
如果没有社会上的歧视,秘书这份职业还是挺不错的,更没想到同部门的同事也有羡慕我这份工作
的。基本上每天都有不同的人到我们部门来找老板的,难免和我搭讪几句。与人交往在工作忙时也是一
种相当好的调剂神经的方法,而且我性格开朗热情,常常是说说笑笑,每天上班都是开开心心的,不像
有些同事,老是怨声载道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络也有一大部分靠我们,所以工作时间内常常去其他部
门。不像其他同事,八小时工作常常一坐下来就一动不动持续到下班。
在我工作的几年里,部门的同事关系都特别好,合作得也很开心。当发生问题时,他们会来找我商
量,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当他们习惯性的称呼我“小蜜”时,我知道他们没有恶意。
但我再也不愿意让人称呼小蜜,无伦恶意或玩笑,我要我的尊严。既然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社会
对我们的误解,所以我选择了辞职,继续求学。
我的目标很简单,简单得就像当初只想每天说英语一样,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不但能尽情发挥
才能,而且给人介绍时能挺起胸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