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 发表于 2012-5-15 08:52:26

谈谈怎样写好工作总结

   常有一些同志和我探讨如何写好总结问题。这里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试着从方法的角度谈谈怎样写总

结,一孔之见,不揣冒昧,抛砖引玉,只为促进交流,促进工作。善于总结会受益终生。概括来说,要明

白意义、懂得方法。要弄清范围,把握主题,合理结构,注意全面,突出重点,反映工作,精选材料,精

炼语言。

(一)明白搞好总结的意义,端正认识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的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论的认识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

向,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体。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认识上升为系统的、深刻的理

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

毛泽东说过: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可见总结是社会进步、

人类发展的重要一环,是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的一个步骤。总结的作用---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寻找

工作规律的重要手段;培养、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团结群众、争取领导的重要渠道。总结的特点---

客观性(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内容实事求是,事例、数据可靠);

典型性(要对成绩高度概括、归纳外,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总结概括经验教训,得出一些规律性“基本、

突出、本质”的认识和启示);指导性(总结过去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今后

工作);证明性(总结表达手段是被动的,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各个判断的正确

性)。基本目的---为今后的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找出对策,鼓舞斗志,调动士气,少走弯路,提高

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光为自己,也要为他人。可以说,总结是人类不断前进的法宝。

(二)弄清需要总结的范围,准确命题

总结范围,是指总结的具体指向。就是说一份总结材料,它所反映的只能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定范

< DIV align=left>围内的人和事。从性质角度划分---全面(综合)、专题;从主体角度划分---单位、部门、个人;从时间

角度划分---月、季、半年、年度;从形式角度划分---报告、汇报、小结、检查;从内容角度划分---经营

管理、党建工作、综治、双拥等。要根据“命题”要求,不能乱套。一般来说,单位总结、全面总结、年

度(甚至几年)总结、大型总结,无论从篇幅的长度、情况的复杂、材料的丰富、观点的提炼、经验教训

的分析,还是今后工作的安排部署,其要求都要高于与之对应的个人、小结、专项、短期之类的总结。因

此,有必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下更大的功夫。常见的问题,有的对主体把握不住,时而单位,时而个人,

时而他人,来回串岗;有的对总结的内容把握不住,全面总结不全面,或者面面俱到,一盘散沙,抓不住

重点,抓不住要领。单项总结太淡薄,几句话不痛不痒,雨过地皮湿,不解决问题。或者东扯西拉,张冠

李戴,没有围绕工作的主题来写,事倍功半。有的对小型总结掉以轻心,简短而言之无物。大型总结最缺

乏的是宏观把握能力,把握不住主题,回答不了事关全局的问题。包括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经验体

会,问题原因,今后工作部署的重点把握。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总结材料,容易出现忽视往年工作和过多

述及往年情况的问题,应当是篇幅上相对侧重于现在,兼顾过去。近期总结,有的觉得无话可说,惰于思

考,常常轻车熟路,把过去的、人家的某些例子某些话照抄过来,流于俗套,失去自我。

(三)确定总结的基本思路,明确框架

总结的文字格式,总结由以下五部份组成:1、标题;2、引子(前言);3、主要工作情况;4、收获体会;

5、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其中,主要工作情况、收获体会、存在问题等应作为整个总结材料的主要内

容来思考。在具体行文中,因事因人而异,结构样式、语言特色会有所不同。总结的文字要求,要客观、

准确、简炼、规范、生动、信息量大,根据要求,控制字数篇幅。

首先要构思一个好的基本框架。如何结构,写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几点什么内容,

主要用什么材料,解决什么问题,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安排设计好。常用的总结归纳式(综合式),

就是把材料概括为要点,按一定的次序分为一、二、三等条,一项一项地写下去。这容易条理清楚。分项

式(直叙式),就是把做的事情分几个项目,一项一项地写下去,再归纳出经验、问题三个顺序写下来。

这种结构单纯、易学。漫谈式(经验式),即按照实践经验,把自己的做法、认识、体会慢慢叙述出来。

这种方式多用于经验总结或报告。

其次要制作一个好的标题。主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概括,突出主题,准确定位,催人奋进。各部分次

标题也不可忽视,次标题是对每一部分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它们共同作用,用来揭示整个总结的主题。

因此要精炼、深刻,准确概括所属部分内容的本质,使人一看标题就能大体明白这一部分的基本内容,而

且标题之间要相互呼应,构成内在的逻辑联系。

其三是要占有丰富的材料,亦称素材。好比高楼大厦,要靠一砖一瓦。缺少砖瓦,建不成高楼大厦。这些

素材,应该是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得到的,不是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对材

料的要求,除了真实,就是丰富,韩信点兵,多 多益善。实际上就要求作者深入工作生活实际,深入工作

一线采访调查,大量占有材料。调查研究做好了,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你的总结也就“手中

有粮心中不慌”了。

其四是要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这是一种反

映表达(写作)能力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辅之与来自民间和基层群众的生动语言,进行加工创造,使

语言文字更加生动传神,更好的表现总结的主题,那就会为总结材料增色不少。我们看到,好文章总是十

分生动,十分感人的。当然,生动语言要靠平时注意积累,临时抱佛脚是勉为其难的。

其五是要排兵布阵,完成写作,形成作品。把结构设计合理,把主题把握准确,把材料丰富在手,把标题

安排恰当,把语言凝练到位,这还只是做好了总结的准备工作或前期工作,好比大厦有了图纸,准备好了

原材料,但这并不是大厦本身。要让原材料变大厦,还要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依照一定

之规(总结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完成建造,这才能够形成产品(作品)。生产--建造--写作,这是

一个工作量很大,很费神的劳动过程,也是一篇大文章,难文章,不易做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于怎样搞好总结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来写,就会遭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

尬,总觉得才思枯竭、难以为继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有艰苦磨练自己的思想准备,不要指望今天似乎明白

了总结的要领,明天马上就会写出很好的总结材料。但是有一句话是真理,那就是:勤能补拙,功到自然

成。惟有多读多思多写,才能拿出好的作品。

(四)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客观

总结既然是为了找出成绩和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利再战,就有必要对过去工作进行全面回顾,不能

顾此失彼。所谓全面,一是指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和经验体会、今后打算,这几个重要的方面,都要进行

概述,一个方面都不能少。少了就不能算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总结,就会失去指导工作的意义。二是指上

述各个方面,每一方面自身的内容,也要全面反映。要对基本情况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反映,就要回顾当

初的打算、决心,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取得的成果--业务效果和社会效果,

各界的反映,对发展进步的意义作用等。分析问题,既要找出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产生这些问

题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总结,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都用同样的篇幅、同样的笔墨去

反映。相反,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就是说宏观上是全面的,微观上是有分寸的。

(五)必须抓住工作的重点,详略适宜

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或重点不突击,如“大而全”。就是文章的柜架大,所做的事情说得全;

“主次不分”。就是平均着墨,该详不详,该略不略。“流水账”,全过程,只写“干了什么”,不写“干

得怎么样”不作分析,平平淡淡。

事无巨细的总结一遍,是毫无意义的。常见有的把总结写成了流水账,有的写成了万年历,有的写成了杂

货铺,人们听了读了以后,感觉乱七八糟,不得要领,这是总结之大忌。人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必须抓住

最重要的工作情况加以总结。所谓重点,应是这些方面:单位的基本职责任务,上级部署的重要工作,有

关生产经营和职工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的处理,付出精力最多、倾注

心血最多的工作,你的得意之作,你的最大忧患,你的最深刻的经验体会,你的决心和希望,你的具体计

划等等。可以先把它们罗列出来,然后你就紧紧围绕这些你最爱最恨最牵挂的东西,去展开叙述---重点总

结。就企业来说,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业务拓展、产业结构调整、安全生产、职工素质等是综合性总结

重点。综合总结中,有些事情,虽然不是经常性的职责,但在某一阶段,却成为了中心工作,使用了大量

的人力物力,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必要进行总结,就要花费一定笔墨,认真进行总结。有一些事情,做

的也不错,但与工作主题相去甚远,或鸡毛蒜皮,意义不大,说了会冲淡主题,则不必多说。总之,重点

--应该做的,受关注的,费力大的,倾注多的,有影响的,特想说的那些事情。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

重点,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俱进。如何突出重点,要掌握详略适宜的原则。一是实则详,

虚则略。二是新则详,旧则略。三是特点详,一般略。

(六)围绕中心选生动事例,紧扣主题

材料积累是写作的第一步,但并非所有的材料都能进入作文,这就涉及到了材料的选择,简单地说,“选

择材料就是从积累的素材中提取文章所需的部分”。即要选择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

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也会使主题更加鲜明。那么选材时都应注意哪些要求呢?

就是要围绕中心选材,做到选材准确,抓住中心,围绕主题,选择素材中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例文:《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东方新港——记张家港港》

张家港港——近年来崛起的长江三角洲的新兴港口,现在已经为世人瞩目了。它从1970 年投产以来,已

经同世界上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四十五个港口有货运往来,1985年货物吞吐量为三百四十多万吨,集装箱吞

吐量跃居全国第五位。一个六十年代的渔村、渡口能在短时间内建成一座东方大港,并作出如此成绩,与

港口兴业中的开拓、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张家港港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无不透出港

口的创新精神。

五个“第一”就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首先,张家港港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外轮进入内河港的港口。

第二,第一艘外国滚装船——日本的巴拿马籍轮船于1983年5月7日在张家港港靠岸。这在国内是前所未

有的。张家港港在领会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上,勇敢地作出这样的抉择,坚定地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使

港口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港口对外开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起到了为上海等大港分流的作用。这

样,既搞好了与国内港口的联系合作,又加深了与国外的交流。

第三,张家港港是第一个浮码头运输集装箱的港口。我们参观了港口的集装箱公司,那里堆放着花花绿绿

的集装箱,有20吨级的,有40吨级的。集装箱运输能提高运输效率。原来那种散装的运输,轮船要在码

头停留八九天;现在集装箱装卸只需一天。另外,集装箱还能节省劳动力,减少货物损坏,减少污染。浮

码头运输集装箱难度很大,因为码头是移动的,张家港港知难而上,在这个项目上夺魁,这是他们创新精

神的又一点表现。



第四,张家港港口是第一个浮码头停靠35000吨级外轮的港口。

第五,张家港港的水上木材运输速度居全国第一。

五个“第一”的桂冠就这样被张家港港摘走了。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国家的关怀分不开的。张家港

港地理环境优越,但更重要的是张家港港全体职工上下团结,同心协力地结果。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把

张家港港建设成港口群体城市,因此,他们不甘心停留在现有的基础上,他们要不断地创新、开拓。张家

港港五个“第一”是近年来张家港发展成果的结晶,张家港港从一个荒滩发展成现在这个新兴港口,离不

开它本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导。港口好比一个窗口,一面镜子,它照出了改革开放是国

家必然采取的基本战略。愿张家港港——这颗黄金水道上的明珠,放出更耀眼夺目的光彩。(1988年江苏

省优秀作文)

作者从张家港港获得的感性材料是丰富的。“创新”则是作者最初的、也是最深切的感受。文章选择五个

“第一”,作为记写张家港港创新精神的基本材料,让人信服,令人振奋。较好地做到了选材围绕中心,

为主题服务。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有时人家讲了半天道理,我们不知所云,而只要举一个例子,就会豁然明白。搞总结

也是一样。总结材料多使用抽象概括语言,看起来和听起来不如看小说听故事那样引人入胜,不容易给人

留下深刻印象。又因为总结材料一般比较全面,故篇幅也比较长,看和听的人常常感到很累,这会削弱总

结的作用。如果在材料中适当加入生动事例,情况就会大大改观。事例说明观点,观点联想事例,二者互

补,相得益彰。生动的例子才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为总结中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也会加深自己对某些问题

和观点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一把思考和联想的钥匙。生动不是猎奇,不是编造,不是拔高,

而是来自于事例本身的鲜活。加入生动事例,实际还是用事实说话。当然事例也不一定是绝对的个案,可

以概括叙述,把几件同类的事情集中起来说,或使用一组数据,或借用外界的有关评价,来反映一种现象,

进而证明一种思想,一种观点。这是总结材料中的亮点,不可忽视。但是一定要注意,事例要精选,语言

要精练,勿过多过长!

(七)文章要有自己的特点,彰显个性

这里所说的特点,有三个意思:

**** Hidden Message *****

学海无涯 发表于 2012-12-14 14:26:59

常有一些同志和我探讨如何写好总结问题。这里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试着从方法的角度谈谈怎样写总结,一孔之见,不揣冒昧,抛砖引玉,只为促进交流,促进工作。
    善于总结会受益终生。善于总结,概括来说,要明白意义、懂得方法。就方法来说,要弄清范围,把握主题,合理结构,注意全面,突出重点,反映工作,精选材料,精炼语言。
    一、必须明白搞好总结的意义,端正搞好总结的指导思想
    总结是为了通过回顾一个单位和个人一个时期的工作情况,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宣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检讨,对今后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既是对上级、对组织、对群众、对自己有个交待,更是为了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聪明的人总是重视总结,善于总结,从总结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经历当财富。经过一段时间,总要回头审视一下,有何得失,有何体会,总是会通过总结明白一些道理。事情做得好,好在那里,什么原因,今后怎么办。出了问题,又是什么原因,今后又怎么办。从而对好的方面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发扬光大,芝麻开花节节高。对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防止在同一类问题上犯同样的错误,甚至通过举一反三,防止出现其他问题。总结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今后的工作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找出对策,鼓舞斗志,调动士气,少走弯路,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光为自己,也要为他人。可以说,总结是人类不断前进的法宝。
    二、必须明白总结范围
    总结范围,是指总结的具体指向。是说一份总结材料,它所反映的只能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定范围内的人和事。根据总结主体的不同,有单位、个人之分;根据总结对象不同,有全面(综合)、专项之分;根据总结的规模不同,有大型、小结之分;根据时间不同,有年度、近期之分,等等。一定要根据要求,“命题作文”,不能乱套。一般来说,单位总结、全面总结、年度(甚至几年)总结、大型总结,无论从篇幅的长度、情况的复杂、材料的丰富、观点的提炼、经验教训的分析,还是今后工作的安排部署,其要求都要高于与之对应的个人、小结、专项、近期之类的总结。因此,有必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下更大的功夫。常见的问题,有的对主体把握不住,时而单位,时而个人,时而他人,来回串岗;有的对总结的内容把握不住,全面总结不全面,或者面面俱到,一盘散沙,抓不住重点,抓不住要领。单项总结太淡薄,几句话不痛不痒,雨过地皮湿,不解决问题。或者东扯西拉,张冠李戴,没有围绕工作的主题来写,事倍功半。有的对小型总结掉以轻心,简短而言之无物。大型总结最缺乏的是宏观把握能力,把握不住主题,回答不了事关全局的问题。包括观点的提炼,材料的取舍,经验体会,问题原因,今后工作部署的重点把握。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总结材料,容易出现忽视往年工作和过多述及往年情况的问题,应当是篇幅上相对侧重于现在,兼顾过去。近期总结,有的觉得无话可说,惰于思考,常常轻车熟路,把过去的、人家的某些例子某些话照抄过来,流于俗套,失去自我。
    三、必须明白总结的基本结构形式
    总结的文字格式,一般由标题(点明总结的主题、范围、时间等)、引子、主要工作情况(多用几个标题来概述)、成绩经验和问题教训、下一步的工作打算、结尾几部分内容组成。其中,主要的内容是:工作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和体会,下步打算。基本情况这一部分,应当作为整个总结材料的重头内容来展现,经验体会部分,应当作为整个总结材料的精华内容来思考,今后打算部分,应当作为蓝图和号令来把握。当然在具体行文中,因事因人而异,结构样式、语言特色会有所不同,但几大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总结的文字要求,要客观、准确、简炼、规范、生动、信息量大,根据要求,控制字数篇幅。
    写出一份好的总结材料,首先要构思一个好的基本框架。如何结构,写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写几点什么内容,主要用什么材料,解决什么问题,各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要安排设计好。
    其次要制作一个好的标题。主标题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概括,突出主题,准确定位,催人奋进。各部分次标题也不可忽视,次标题是对每一部分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它们共同作用,用来揭示整个总结的主题。因此要精炼、深刻,准确概括所属部分内容的本质,使人一看标题就能大体明白这一部分的基本内容,而且标题之间要相互呼应,构成内在的逻辑联系。
    其三是要占有丰富的材料,亦称素材。好比高楼大厦,要靠一砖一瓦。缺少砖瓦,建不成高楼大厦。这些素材,应该是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能够得到的,不是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对材料的要求,除了真实,就是丰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实际上就要求作者深入工作生活实际,深入工作一线采访调查,大量占有材料。调查研究做好了,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你的总结也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
    其四是要使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用通俗的语言,简明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这是一种反映表达(写作)能力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辅之与来自民间和基层群众的生动语言,进行加工创造,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传神,更好的表现总结的主题,那就会为总结材料增色不少。我们看到,好文章总是十分生动,十分感人的。当然,生动语言要靠平时注意积累,临时抱佛脚是勉为其难的。
    其五是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完成写作,形成作品。把结构设计合理,把主题把握准确,把材料丰富在手,把标题安排恰当,把语言凝练到位,这还只是做好了总结的准备工作或前期工作,好比大厦有了图纸,准备好了原材料,但这并不是大厦本身。要让原材料变大厦,还要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依照一定之规(总结的内在要求),进行生产,完成建造,这才能够形成产品(作品)。生产--建造--写作,这是一个工作量很大,很费神的劳动过程,也是一篇大文章,难文章,不易做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于怎样搞好总结说得头头是道,轮到自己来写,就会遭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总觉得才思枯竭、难以为继的原因。因此我们要有艰苦磨练自己的思想准备,不要指望今天似乎明白了总结的要领,明天马上就会写出很好的总结材料。但是有一句话是真理,那就是:勤能补拙,功到自然成。惟有多读多思多写,才能拿出好的作品。
    四、必须全面总结情况
    总结既然是为了找出成绩和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利再战,就有必要对过去工作进行全面回顾,不能顾此失彼。所谓全面,一是指基本情况、成绩问题和经验体会、今后打算,这几个重要的方面,都要进行概述,一个方面都不能少。少了就不能算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总结,就会失去指导工作的意义。二是指上述各个方面,每一方面自身的内容,也要全面反映。比如基本情况,要对基本情况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反映,就要回顾当初的打算、决心,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取得的成果--业务效果和社会效果,各界的反映,对发展进步的意义作用等。分析问题,既要找出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好比我们描写一个人物,既要写出他的外表,身高、体型、年龄、肤色、长相、衣着打扮,还要写出他的气质,姿势、口音、眼神、步履、习惯动作、反映表现等言行举止,还有,就是要写出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思维活动,他的人生价值。只有经过这样比较全面的描述(总结),我们对这个人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认识,才不会把他与另外的人混同起来,得出一个片面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全面总结,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都用同样的篇幅、同样的笔墨去反映。相反,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就是说宏观上是全面的,微观上是有分寸的。下面第五点“必须抓住工作重点”有专门论述。在这里,推荐参阅各级党委的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比较典型的总结工作报告。
    五、必须抓住工作重点
    一个人,一个单位,经过了一段时间,留下的东西是很多的。事无巨细的总结一遍,是毫无意义的。常见有的把总结写成了流水账,有的写成了万年历,有的写成了杂货铺,人们听了读了以后,感觉乱七八糟,不得要领,这是总结之大忌。人们的时间精力有限,必须抓住最重要的工作情况加以总结。所谓重点,我想应该是这样一些方面:单位(个人)的基本职责任务,上级部署的重要工作,有关方面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的处理,付出精力最多、倾注心血最多的工作,你的得意之作,你的最大忧患,你的最深刻的经验体会,你的决心和希望,你的具体计划。等等。可以先把它们罗列出来,然后你就紧紧围绕这些你最爱最恨最牵挂的东西,去展开叙述--重点总结。如果是综合性总结,就法院来说,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法院改革等,是为重点。就个人来说,完成本职工作任务,自身政治业务素质提高,职业道德建设,参与公共事务等,是为重点。综合总结中,有些事情,虽然不是经常性的职责,但在某一阶段,却成为了中心工作,使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有必要进行总结,就要花费一定笔墨,认真进行总结。有一些事情,做的也不错,但与工作主题相去甚远,或鸡毛蒜皮,意义不大,说了会冲淡主题,则不必多说。总之,重点应是:应该做的,受关注的,费力大的,倾注多的,有影响的,特想说的那些事情。同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重点,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与时俱进。
    六、必须反映工作(主观努力)情况
    这里所说的工作,即出工劳作,是个动词,反映人的活动状态。活动状态怎么样?积极?消极?懈怠?勤奋?又反映出人的精神状态。简单说,精神状态不佳,难有作为。因此,工作状态,或者说精神状态,一直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总结需要认真回顾反映的问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给人以什么不同的感觉?我们一直在努力!又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要让人看到一个单位、一个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了这种“状态”和“风貌”,取得成绩就是顺理成章的,否则就让人无法理解,不正常了。成绩从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努力拚搏,苦干实干加巧干干出来的。怎么干的?你需要用文字把它反映出来。反映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碰到什么困难问题,怎么克服的,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这个成绩的取得给你以什么启示?思想—行动—效果,用笔墨写出来,就是反映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有的总结材料,罗列了很多成绩,却看不出其中人们努力的情况,这不好。成绩在那里摆着,这不错。但成绩是怎样取得的?老实说,有的主要是上级的关爱,有的是发了意外之财,有的是坐享其成,有的是人家的功劳。那么,你的成绩从哪里来?如果说,是靠了开拓创新,努力拚搏而来,为什么看不到这样的叙述?感觉不到人们努力的程度?向上的激情,冲天的干劲?想一想,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作者忽略了主观努力?那是太不应该的事。怎么办?着重写出(主观努力)工作情况。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必须是真的付出了努力,经过了拼搏。无病呻吟,弄虚作假,只会适得其反。
    七、必须有生动的事例(哪怕是高度概括的事例)
    我们都有这种体会,有时人家讲了半天道理,我们不知所云,而只要举一个例子,就会豁然明白。搞总结也是一样。总结材料多使用抽象概括语言,看起来和听起来不如看小说听故事那样引人入胜,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因为总结材料一般比较全面,故篇幅也比较长,看和听的人常常感到很累,这会削弱总结的作用。如果在材料中适当加入生动事例,情况就会大大改观。事例说明观点,观点联想事例,二者互补,相得益彰。生动的例子才能加深读者的印象,为总结中的观点增强说服力,也会加深自己对某些问题和观点的理解和记忆,为今后的工作留下一把思考和联想的钥匙。生动不是猎奇,不是编造,不是拔高,而是来自于事例本身的鲜活。加入生动事例,实际还是用事实说话。当然事例也不一定是绝对的个案,可以概括叙述,把几件同类的事情集中起来说,或使用一组数据,或借用外界的有关评价,来反映一种现象,进而证明一种思想,一种观点。这是总结材料中的亮点,不可忽视。但是一定要注意,事例要精选,语言要精练,勿过多过长!
    八、必须有自己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特点,有三个意思:
    一是要反映自身职责特点。比如,法院与检察院因职责不同,工作各有自身特点。法院内部,不同的庭室,有不同的职责。每一个个人,也会因为职责任务的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总结中就应当反映出它们各自不同的职责特点,不能写成“通稿”,看不出区别。
    二是要反映自身工作特点。同为法院,猇亭区法院与点军区法院虽然工作职责一样,但具体的工作基础、工作环境、工作思路、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人员状况都不相同。同为审判员,其工作情况也是大不相同。因此,各自的工作总结应当体现各自的工作特点,不能混为一谈,分不清你我。
    三是要反映作者水平。不同的人执笔,会有不同的风格,要提倡广泛借鉴,独立思考,自成体系。不能东抄西凑,千篇一律,看不出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把握主题,是要解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的问题。表现特点,则是解决怎样表达这个意思,用什么语言、多少语言表达这个意思,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意思,怎样才会收到一个好的效果的问题。语言上,有些人喜欢搞些“四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些人喜欢使用排比句,显得很有力量,有些人喜欢工整对仗,显得整齐美观,有些人刻意雕琢,有些人娓娓道来,风格迥然,殊途同归。只要能够言简意明,传情达意,不拘泥形式,不搞八股,就应当允许,不必苛刻。百花齐放是好事。 

笨笨球 发表于 2012-12-17 21:16:00

好好学习。

hejijun616 发表于 2012-12-17 22:37:02

好,顶,多学,有见地,有内容

独行天下 发表于 2012-12-18 08:50:57

好、非常好、非常受益了

cyl 发表于 2012-12-18 09:04:53

文章要有自己的特点,彰显个性

cleverstar 发表于 2012-12-18 09:30:19

…………………………………………………………………………

北国0235 发表于 2012-12-18 09:31:38

全面具体,准确生动,十分受用。

牵牛花 发表于 2012-12-18 13:44:03

很有用,收藏了,谢谢了

遍野朝阳 发表于 2012-12-18 15:26:07

{:soso_e179:} {:soso_e179:} {:soso_e179:} {:soso_e179:} {:soso_e179:}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怎样写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