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用心皆可成文
常有人问我,你靠什么积累素材,靠哪些时间写作,靠啥子诀窍发稿,我回答:“处处用心皆成文,只要你有心就可以写出一些好文字来。”用心收集素材
无论是上级的文件、国家的政策法规、各单位的来往公文、群众的申请和诉求都是可以用来研究和吸收的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分析归纳综合的原始资料,只要你时时用心,处处细心,许多的材料可以成为你日后搞调研、写论文的有力论据。1996年5月,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办公室工作,一位乡镇宣传委员讲,应对农民朋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引导,以避免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联想到党中央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大了对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但作为一个农业县,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到底怎样才能把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呢?征得部领导的同意后,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深入五个乡镇,就这一问题找乡镇和村组干部、农民朋友座谈,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再结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写出了《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衡阳日报》6月29日全文刊登了这个调研材料,还有多家报刊也刊用了这篇调研文章,后来这篇调研文章还在全市荣获了一等奖。结合工作,我撰写的《坚持“五抓”见成效、统战宣传上台阶》,《撒向他人都是爱》,《小康村的“领头雁”》,《下岗职工的消极心态及调适对策》,《有的放矢树样板、以点带面促全局》等调研文章、经验材料,分别被《湖南统一战线》、《衡阳情况》、《衡阳宣传》等刊物采用。这些文章,都是我平时用心收集素材,结合上级要求和精神,经过深思熟虑逐一谋篇布局成文的。
用心琢磨角度
在平时写稿中,我始终带着心去发现和思考问题。我发表的一些文章,都是用心琢磨,穷多日之功“磨”出来的,有时甚至为了“磨”出一个好角度,数易其稿,才最后变成报刊上的铅字。2000年下半年,我在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工作,经常到乡镇搞调研,我在不少的群众家中发现,尽管有电视有影碟机,但许多农民朋友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从报刊上了解政策,了解信息,了解各方面的知识,以指导生产、生活和发家致富,我感觉这是个好素材,但不知从那个角度去反映,于是我就采用了一个笨办法,每到一户,就把他们读的书全部搬出来,分门别类进行统计,看哪一个类别多少本,占多少比例,一共统计了几十户。后来我又去了几个乡镇的图书室和县图书馆,查阅群众的借书记录,了解群众借书的趋向。当我把大堆的素材摆在桌上进行分析时,心中豁然开朗,统计数据一分析比较,文章的角度就出来了,那就是农民到底爱读什么书,从前到后的排序是法律法规类、科学种养类、卫生保健类、优生优育类、消谴类,这也非常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于是我以《农民爱读什么书》为题,撰写出一篇调研材料,这篇材料很快就被《湖南宣传动态》刊用,接着《图书市场报》等报刊也相继刊发,并得到了省、市委宣传部的好评。
用心提炼文字
**** Hidden Message ***** 关于公务写作的严谨性。其实公文是一种很严肃的文体。说实话,在日常工作中,于我而言,显然对公文没有达到一种应有的重视程度。我想说一说关于装订文件。装订文件有很严格的规定,应该在文件左侧订两个订书钉。每个钉都是在文件最上及最下端四分之一处。这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也从来不知道还有这种规定。但我相信任何一件事的规定都有它的必要性。在执行的时候也许步骤会很繁琐,可这是必须的。公文就是能严谨到这种程度,需要我们去重视。
关于公文的文风。现在有些情况是这样的,本来800字能说清楚的事,有些同志为了达到要求的字数,生拉硬拽,东拼西凑,写1000字,甚至更多。这其实是不应该的。公文不是散文,不是小说。能把事情表述清楚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写文,对上要让领导看明白,对下要让群众看明白,否则就是失败的。
关于官德。有些时候,一篇公文明明不是急件,却因为一些领导的原因,拖成了急件,这是官德的问题。件事情的意思,其实就是想说要给下属办理事情留出时间。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反思。有些时候,自己确实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一个应有的高度去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去重视工作中任何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
关于公文写作的创新性。述职报告年年写,但有些时候一些同志就改几个数字。这说明公文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之前写文,我们通常会上网看一看其他人是怎样写的。也许最一开始的时候,是可以参考别人的。但一定要注意学习成自己的东西,要动脑筋。经过一段时间后,就要有这样的自信了,自己写的比网上写的那些要好。这样才能有所创新。
关于写文者的责任心。任何一篇公文都能反映出写文者的水平,更能反映出一个单位的水平。所以这就要求每个写文者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当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写文者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写的文是要给别人看的,写的好与不好,能看出写文时,是否用心了。公文不好写,所以现在无论是上至省政府,下至各厅局都很缺笔杆子。可见我们每个写文者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关于看文者的尊重之心。这点完全是我自己的感悟。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站办公室经常拿很多公文让我看。一般都是就事看事,就事办事。但是听了今天的课之后,我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对任何一篇公文存有尊重之心,学习之心。因为每一篇公文的成文,都汇集了写文者的智慧与辛劳。古人不是有句话嘛,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套用到这里,可以说见文如见师。每一篇公文也都有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也有它的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好有点“拿来主义”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久而久之,自己的水平一定会有大进步。 写的很好,回复也精彩。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高手,学习学习。{:soso_e100:} 事例结合很清楚,小标题归纳的很好
不错 文章简介明了 意思很清楚 看后很有启发 处处用心皆学问!!细处用心上台阶!! 确实不错,眼前一亮的好文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典藏中国——釉下五彩瓷原产地 学习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