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短话与写短文
开会就怕某些领导讲话,有拿稿子上场先称不照稿子念、只捡“主要的”说的,结果还是照本宣科,念个没完没了,让人奈何不已。有没有稿子先声明“只讲两句”的,可一开讲却兴趣大增,滔滔不绝起来,“两句”翻了n倍还不完,直让人如坐针毡,听也不是,走也不得。看文件就怕某些长文件,本来几句话、几百个字、个把段落就可以交待清楚的,可作者却硬把受者当懵童,意义、认识一大堆,重要性、紧迫性反复强调,措施办法面面俱到、要求多多,生怕人家理解不了、贯彻不了,让人难以卒读,信也不是,丢也不是,只好望文生叹。
讲短话是领导方法艺术,写短文是公文写作艺术。其实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反对文牍主义,提倡讲短话、写短文,这是从提高工作效率上讲的,确实非常必要。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在时间上每个人都空耗不起。但其结果呢?还是长话不休、长文泛滥,极大地影响着机关行政效率的提高。
说白了,啰嗦冗长的讲话、拉杂堆砌的长文,也就是“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讲演时列举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第一罪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回头看我们今天的某些长话、长文,不也是这样的吗?拿有的领导讲话稿来说,除去空话、套话,剔干打尽后,筋骨就那么几条,有用的也就那么几句了,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讲这些有用的话呢?原因恐怕是,于讲者,不讲个千句,不足以体现其水平;于写者,不写个万言,不足以证明其能力。为此,就得去照抄照搬、罗列拼凑,甚至干脆复制粘贴,于是长文长稿长话也就出来了。这是问题的要害。
民谚有云:话说多了是包水。就是讲话说多了相反没有多少用处,得拧干水分,务实管用。今天提倡讲短话、写短文,就是要摒弃假、大、空,来点真、短、实,做到讲话简洁、行文精炼,提高效能。这首先需要革除一些固化的“官”念,就是辞能达意就行,不要总以为讲得多就是水平,写得长才算能耐。其次还要学会运用语言,在行文中能做到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完整的意思。这些都要求讲话的同志、写稿的同志,在语言锤炼上多下功夫,自觉地提高逻辑修养,学会归纳推理的技巧,只有如此,才会带来清新的话风和文风,一扫机关颓废的政风。
**** Hidden Message ***** “三短”体现了执政者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我个人认为:“三短”体现了执政者的自信、果敢的本色;把握全局、直击问题本质的能力;是执政者的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思想沉淀累计到质变的时候,喷薄而出的智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一个人没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没有对事物的全面了解,没有科学而明确的工作思路,就不可能写出精练的短文讲出真正的短话。一个讲话啰嗦、逻辑混乱、长篇大论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工作作风不实、缺乏自信、果敢,驾驭全局能力差的人。
“三短”体现了执政者提高行政效能和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职能的决心。“三短”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具体实践,是与时俱进的具体表现,是科学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召唤。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是现阶段的经济工作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要加快经济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打造一支过得硬的行政队伍,为经济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执政者倡导“三短”,其实质就是求真务实,就是讲效率,通过它的示范作用,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作风,为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队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短”展示了执政者的个性风采和标志了中国政治文明逐步走上成熟。当今中国,既古老又先进,既坚守又变通,既矜持又活跃,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矛盾,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矛盾背后,折射的是当今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方位:迅速崛起,势不可挡,大而不强,将强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提高执政能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一大批有能力、有水平,敢做敢为、坦荡率真、有语言魅力的官员在新时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些官员的出现,给人很强的辨析度,为中国政坛吹入一阵阵新风。他们看问题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讲话不拖泥带水,简短朴实的寥寥数语高度概括,尽显英雄本色,彰显了执政者的一个执政者的坚韧、沉着、无畏、毅力的个性风采,他们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中国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思考和写作中,存在党八股文風,急待改进! 一篇文章,论点不能一目了然,论述不能简练明白,求全求多以炫学,虚词累字白费墨,口号多,事实少,逻辑乱,一堆王大妈的臭裹脚!
一篇文章只写一件事,顶多两件;开门见山,不抄人所共知的“背景”; 白话就是白话,少用介词如“然”、“然而”、“因”、“因而”等等,让逻辑体现在行文中间;也少用感叹词“矣”、“也”、“啊”等等,让情感从行文中透出;总结务需简洁,一两句话就夠了,让读者自己得出仔细的、深入的结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