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温慈 发表于 2013-8-10 08:30:00

由给领导写“讲话”材料想到的

   忙忙碌碌一段时间了,整理材料也有小小的成效了。会议还在筹备中,忙里偷闲,先悄悄把我的感受记录下来。

    首先想说的就是讲话材料。以前给领导写材料的时候,常常是基于对领导言谈举止、工作方法、工作基调等情况较为熟悉的情况下,略一思考就伏案而书。这也许是平时同领导交流积攒下的“信息”,经过不用太过成熟的“加工”整理,一篇成型的讲话材料就“出炉”了。这是以前,在基层。现在发现不一样了,在大机关给领导,特别是较大的领导写讲话材料,同以前完全不一样。

    第一,没有信息积累。对这位领导,我了解的都是从网上信息、报刊,甚至是原来领导、同事、朋友闲谈时得来的点点滴滴,对领导的语言方式、理论层次、工作角度等等了解几乎为零,这就给材料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积累的过程,“破万卷”就是信息积累的“量”,“量”到了,你的材料前期准备就有了。

    第二,没有理论高度。这是我遇到的十分棘手而又比较难堪的问题。初次接手任务,还是标准的“略一思考”便“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七千字,满怀得意地通过办公系统递交给部门领导(一级一级审批)。忐忑一天后,在部门领导办公室里第一次接受了“理论高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很对,以前的材料,大部分是针对基层实际,较多的是直面具体工作,常常是开段三言两语后,直入主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式、提出具体要求。现在的材料不一样了,更高级别的领导,更高层次的认识。每一个论点的出现,必须伴随着整体性、全局性、代表性的有理论高度的句群出现,这是我的弱项。从前每次看,或者说是读大材料,遇到大块大块的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我常常如当年读武侠小说跳过不喜欢的情节、人物一样,直接略过理论段落。于是,天长日久,成了一种阅读习惯,直接对我现在的文字要求产生了影响。文章要有高度,除了平时积累外,还要站在领导的高度看问题,从宏观的角度,从大局的的方向,从党性的观点来论述问题,来提出要求。高度的理论,本就是在显处的位置的一种睿智的思考。

    第三,备用材料不全。这里的备用材料并不是讲话材料,而是为写讲话而准备的论据材料。可以是超级大领导(国家级)讲过的话,可以是平时的理论文章,可以是报纸、杂志文章,可以是网上信息,总之一切能够有针对性、有具体来源和出处的资料都可以。我在写材料时,对备用材料常常忽视,经常在“疾书”途中,论据欠缺,慌而忙得寻材料,思路一窒,文章深入不下去了。

    第四,全篇统筹考虑不足。还是那个“略一思考”害死人,原来以为是一种文采泉涌、水平过人的一种写作能力,现在发现是一种自我愚弄的“病态”心理。在这里写材料,要求的不是快,而是质。最直接的说法就是,“将你认为是自己最高水平的材料呈给领导。”在我以前,成了将自己最快的材料献给领导了。心理方向错了。给领导写材料,不要过急,在详细的搜集资料后,在了解大部分外部环境信息后,全篇统筹考虑,建立脑海中讲话材料轮廓,特别是提纲轮廓,如同建设大厦,在地基、建筑框架建立后,才能进一步完善后期工作。

**** Hidden Message *****

    第七,……还没想到,再说吧~~ 以上是随便想到的,乱七八糟,自我警戒~~

爬格子 发表于 2013-8-10 17:11:03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善于总结思考的人,必定是长进最快的。

老猫 发表于 2013-8-10 18:03:34

对新人而言,机关文稿写不到位很正常,能够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并坚定改进的信心才是最关键的。

烧饼加凉粉 发表于 2013-8-10 21:49:24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政绩啊··呵呵

儒家子可教 发表于 2013-8-10 23:15:27

感谢前辈能够把自己的经验将出来,让我们晚辈能够早早了解写高技术含量材料中的体会和思路,多谢了。

华容秘书 发表于 2013-8-11 01:31:28

这篇文章不错,我收纳了,谢谢作者

运城秘书 发表于 2013-8-11 09:11:38

我现在的处境就是写东西上不了一个高度,学习了。

北国0235 发表于 2013-8-11 09:58:04

写文章不只需要接受任务后精心构思,还需要平时多积累。

小桥流水 发表于 2013-8-11 11:30:34

高度问题,的确应该认真思量,应该在在起草、阅读等事项中去感悟、体会和把握。

LWJ147789 发表于 2013-8-11 21:56:34

给领导写讲话稿不容易呀,有了楼主的全面分析,以后为领导起草讲话稿会受益良多,学习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由给领导写“讲话”材料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