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荣 发表于 2013-9-18 17:24:26

重温经典的目的就是应该“跳出时代、跳出内容看经典”,摸出奇文的脉路,找出成为经典的路径,逐步成长为大手笔,先谈下我的体会:
一、        行文的背景:实践出真知,没有经过长期战争炮火的洗礼和革命的思考,绝对得不出路线,也写不出如此清醒、改变历史的美文。
二、        行文特点:文字短、平、快,条理清晰,作者个性鲜明,引例说服人心,既是世界观更是方法论。
三、        行文布局:1、依靠谁革命 2、革命为了谁3、谁阻碍革命 4、革了谁的命 文章由果到因,层层推进。
看现在文章,虽辞藻华丽,用词唯美,但是毫无思想、内容,浮躁之风甚嚣尘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文章一要有实践的锻炼,二要有工作的思考,三要有朴实的文风,四要戒骄戒躁,不要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少无病呻吟。

文字小兵 发表于 2013-9-19 00:07:03

梁衡说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一篇简单的闭幕式的讲话,在仅仅1600字的“形”里,首先总结了会议的“三件事”和会后首要大“事”:“同志们到各地去宣传大会的路线”。最精彩的更在于,主席用愚公移山这样一个的简单“典”,形象有力地说明了一个“理”: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虽然没有激昂的感情用词,但是对“中外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憎之“情”却表现得淋漓精致。所谓“大道至简”,生动且有深意,简约而不简单。大家不愧是大家。
老秘网的“重温经典读书会”活动非常好,希望越办越好,继续推荐好的文章。

文字小兵 发表于 2013-9-19 00:08:11

梁衡说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一篇简单的闭幕式的讲话,在仅仅1600字的“形”里,首先总结了会议的“三件事”和会后首要大“事”:“同志们到各地去宣传大会的路线”。最精彩的更在于,主席用愚公移山这样一个的简单“典”,形象有力地说明了一个“理”: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不是反动派的。虽然没有激昂的感情用词,但是对“中外反动派”、“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憎之“情”却表现得淋漓精致。所谓“大道至简”,生动且有深意,简约而不简单。大家不愧是大家。
老秘网的“重温经典读书会”活动非常好,希望越办越好,继续推荐好的文章。

ym0151128 发表于 2013-9-20 16:36:34

通俗易懂,简洁干练!

幸福守望者 发表于 2013-9-20 17:26:41

读精典很有现实指导意义,对当前全党上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很有指导作用,毛主席的讲话我很愿意读。感谢老秘网给大家提供这么一个好的平台,让大家重温伟人精典讲话。

铜陵秘书 发表于 2013-9-21 08:53:42

本帖最后由 铜陵秘书 于 2013-9-21 08:57 编辑

崇拜老毛读书之多,文章之强,预判之准,眼光之远!

书看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因为置身于书海,你只是一片漂浮在水面的叶子;
经历得越多,越觉得自己资历有限,因为人生的感知,每一个当下都是瞬间不可重复。

纵情山水 发表于 2013-9-22 11:27:48

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当前国内的斗争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了发展前景、依靠力量及斗争方向,对下一步工作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就本人拙见,就文论文,《愚公移山》一文,一是开门见山,点出会议成果,并对下步学习宣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突出主题,围绕党的路线,确立群众路线的实现途径,以寓言故事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三是反面揭示,通过鲜明对比,发掘矛盾,树起旗帜,进行强有力的抨击,更加彰显我们道路的趋势性和正义性,树立了革命胜利的信心,大快人心。
对于我们公文写作,特别是领导干部会议总结性讲话的写作,如果单从格式上来看,可以借鉴。开门点题,突出成果;进而分析现实意义,树立信心;再而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具体部署,对会议精神进一步升华。

创业、小兵 发表于 2013-9-23 22:02:37

三件事    三个大矛盾 现在做秘书做的对数字比较敏感了希望以后读书会可以继续找经典段子

阁中帝子 发表于 2013-9-24 14:58:48

本帖最后由 阁中帝子 于 2013-9-24 15:21 编辑

全文朴实无华,不饰雕琢,行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曾经
看过一种给文章分类的方法,“下者勉力而为,全篇拼凑之力,中者精心雕
琢,遍是斧凿之痕,上者舟行水上,成锦缎之文”,毛主席此文,正是属于
上者,似无意而有意,做文章到了主席这个地步,文字和篇章都是其次,真
正的闪光点在于他老人家高屋建瓴的思路,视角和眼光。

大荣 发表于 2013-9-29 09:49:44

虽是一篇悼文,但是作者的革命意图表露无疑,革命号召力振聋发聩,就文章谈文章,有学习和研究价值:
一、张思德是谁?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是极其平凡的一名战士,其实作者是要告诉群众张思德代表的是共产党,共产党为人民革命不怕死,人民会记住它,点出主题,行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团结群众。
二、为群众而死自然群众就应该拥护,这是行文目的之二。
三、共产党人死了,群众不会忘记,这是行文目的之三,由此推出只要为人民而死都要开追悼会,
四、全文虽说的是张思德,更影射我们共产党人为人民死的都重于泰山。革命不能不死人,但是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而死的,真可谓小故事写出大文章,极具革命号召力和感染力
五、读毛主席的文章,最重要的是提炼文章背后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深邃的思想,这对我们现在写文章有好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老秘网成立“重温经典读书会”,本周邀您同读毛泽东文章《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