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诚 发表于 2013-11-20 15:52:05

成熟亦现上任时

      好多领导走上或提拔荣升到新的官位,都想立即付诸实施自己也许酝酿已久的宏伟计划,施展一下个人的宏大抱负。于是,跃跃欲试,或者大张其鼓励,急急忙着烧“三把火”。
       上任有新思路、新举措,意欲有所作为,大干一番,肯定是好的。不过,若先花些时间对新单位、新岗位作些调研,发扬过去的成绩,纠正存在的不足,使新思路少点盲目,新举措契合实际,为日后工作做点铺垫,也许更好些。可我们有一些领导,一踏上新岗位似乎很“精明”,即刻宣布与去日一刀两断,把包括计划、规划等等凡属前任的事一律搁置尘“封”起来,甚至将单位前期投资较大、仍需接力完成的工程撂在一边,热衷从“我”开始从“零”起步,重砌炉灶重开张。这种换一任领导换一个计划、调一届班子变一个规划、置以往基础于不顾的做法,不但不利于保持工作的连贯与衔接,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极大浪费,国家受损,民众遭殃,而且常常造成人们思想极大的混乱。
      我们的事业一如社会发展,是一个延绵持续的过程,需要一任接一任地干。昨天今天明天,既是一个时间链,也是一个工作链。过去无论成败,皆是这个链条上不可缺或、无法抹去的一扣;以往不管经验教训,对于后来者都是一种财富。去抹抹不掉的东西,弃宝贵财富像丢垃圾,如果说这是“精明”,那么我们要在这“精明”上先加上双引号,再打个大大的问号。
      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最基层的单位的人事代谢,我们常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都是意即“继承前者启迪后人,继承历史开创未来”,并用层次上的递进阐述了承继的重要,以及它与即将“开创”的未来的次序和关系。
      其实,不管是哪单位、个人都是这个理,借助前人的肩膀登“高”,往往飞升快成功快。可我们一些领导总是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前任精明,都比周围人聪明,都比群众高明。今天定这个制度,明天创那个机制。甚至别出心裁,追奇逐特;或故意摆弄、独创新语。简言之,就是不走前任走过的路,自搞一套,重复建设;不接前任做过的事,随心所欲,乱铺摊子;不吸取前任的经验教训,自以为是,好大喜功。这种典型的个人主义“政绩观”的表现,还常以“创新”形式出现而孤芳自赏,实际上大多是轻率之举,也是fubai之源。南京的“季挖挖”,可算是个典型的代表。它非但没有把自身的“三把火”烧旺,而且将导致组织决策与整体事业断层,引发民愤,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前朝之事,今日全废”,其结果,无疑将事与愿违。自然应在摒弃之列。能否保持工作的连贯、衔接和稳定,是为官者成熟的标志之一。成熟是一个过程,既显现在官员整个任上,亦体现在官员上任之初。

安徽老k 发表于 2013-11-23 18:58:19

   岗位决定责任,岗位不一样,责任就不一样,负责的对象也不一样。去年下半年至今,只去过两三次政府,只有一次是开会,其余皆非工作。今天受领导委托到政府去汇报一份文件的起草过程和外地的做法。领导前天交待的,当时就觉得不合适,但是过分推诿似又不妥。昨天去了,没有找到人,今天再去,等了半个多小时,一分钟就把工作办好了。等领导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自我感觉,我没有这个责任来这里了,可能同样在等领导的其他人也是这样的想法。   工作有一定的规范,岗位决定责任,工作对谁负责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现实中许多人去不一定是这么认识的。认识自我,摆正位置,自觉工作,做责任内的工作是基本的常识和规范,坚守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熟亦现上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