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发表于 2013-12-23 18:08:40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4章 2013年12月23日

      今天下午,贾陆英老师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辅导大家学习《论语》为政篇第四章。今天的话题,大家都很有想法,讨论热烈。老猫上班时间不敢开小差,只好上课当观众,下课当秘书,抓紧把聊天记录作下整理。
      贾陆英:
      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4章: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同又。立:自立的意思。不惑: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知天命:孔子把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归之于天命。耳顺:能够听得进去各种不同的意见。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逾,越过。矩,规矩。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越过规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能时,得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够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时,能够随心所欲地去做事,但不会越出规矩。"

      问:孔子的人生自述告诉我们什么?   答:孔子用其一生学习修养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生的修养是长期的过程,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实际生活的磨炼,需要阅历的不断增长。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地学习、修养、历练,才能实现内心感知和外部世界的高度统一,从而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最高境界。
孔子强调了自己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几个特别重要的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中应当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指导人生的坐标,提供了一面参照对比的镜子。我们学习领会这一段话要着重把握的是,孔子关于人生历程中应当认真做好的事情和努力达到的目标要求,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时间。因为当今社会的时间节奏非常快,我们应该和时代的节奏合起拍来,让生活过得充实而富有效率,快乐而充满阳光。
      问:三十而立的“立”是什么意思?       答:“三十而立”,就是说一个人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懂得社会规范,自觉地按照社会所认同的行为准则办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立”的含义,许多人把它理解为成家立业,这是不确切的。从字面上讲,“立”就是“自立”。孔子在这里是指要“立于礼”,强调只有遵循“礼”的规范,做人做事才能把握住自己。当今社会我们讲“立”,就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坐标和价值趋向。人各有志,但是,无论你有什么样的志向,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遵法守纪。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夕惕若:
孔老夫子十五岁立志学习,我二十五还没这觉悟呢?十五有志于学,孔子学的是礼乐,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还是坚持学校教育的语文课本,英语语法之类的“知”,还是通过更人性化的教育内容学“智”? 我看了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说实话,真从里面难找到几篇教育意义的文章来
乃群:
孔子15岁至于学。但咱们现在的教育比较功利,唯成绩、唯考试,社会氛围对于立志的引导存在偏差,请问贾老该如何在子女的教育中合理引导,树立志向呢?
贾陆英:
教育子女,第一位重要的,是教会他做人的道理,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在此前提下,教他各种知识。
红豆不惑:
不惑: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能自行解惑+虽迷不惑。最后悲观,造成许多了不可挽回的悲剧!--豆有些悲观,也有点厌世,尚未造成悲剧。问题的症结是:大国的教育体系如何一以贯之?
小风飕飕地:
赞同,现在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处事能力的训练,早就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是教育的悲哀!社会的悲哀,也造成了学生个人的悲哀!很多本来天赋极高的人,就因为情商底下,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最后悲观厌世,造成许多了不可挽回的悲剧!正如贾老师所说,读书首先在于明理,明理后在去学习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最终用好技能!
贾陆英:
首先学会如何做人,与此同时学习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即是智慧。离开知识,谈不上智慧;死记硬背,也缺乏智慧。
吉祥天:
我也是有些悲观,有点厌世,幸好有点无知的乐观,所以尚未造成悲剧。
红豆不惑:
光靠父母来,难之有难!更何况现在很重的比例是爷爷辈在带孩子!道理很好懂,如何来实现?哎呦,莫怪豆悲观,是不得不悲观。三观无大偏差,是现实让我等不得不悲观。
夕惕若:
还是说说三十而立吧,通常以为三十而立说的就是成家立业吧
贾陆英:
我也是有些悲观,有点厌世----解决这类问题,根本的还是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
昨夜西风:
家庭没温暖、社会没地位、活着没信心、死了没决心
小风飕飕地:
子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个人为,第一个学应该就是讲“明理”,这个理就是事务发展运行的规律,也就是道家说的“道”;第二个学才是技能。而现在的教育本末倒置,只强调技能的灌输,而忽视了学习技能需要具备的明理的先决条件!
贾陆英:
我看你们中有不少处于“而立”之年,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十分必要。
吉祥天:
贾老师,三观的道理不难懂,难的是在于如何在现实中坚持。所谓书生意气,一直是我向往的东西,但是在现实中,很难不被磨平。我希望坚持良善,可是良善总是被人当做傻子,我希望坚持理想,可是理想总被人嘲笑是空谈,我希望坚持正义,可是自己毫无任何维持正义的力量。
贾陆英:
通常以为三十而立说的就是成家立业吧----关于“立”的含义,许多人把它理解为成家立业,这是不确切的。从字面上讲,“立”就是“自立”。孔子在这里是指要“立于礼”,强调只有遵循“礼”的规范,做人做事才能把握住自己。当今社会我们讲“立”,就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坐标和价值趋向。
红豆不惑:
于是,我们只有无奈的说:我本善良,无奈... 当今社会我们讲“立”,就是要确立人生的价值坐标和价值趋向。--说说这个吧。一、何谓价值?二、价值坐标如何确定?三、价值取向如何把握?小风为何而活?能涉险滩者,未必能赴红毯。能渡患难者,未必能享太平。盛世多繁杂,价值如何揣度?也就是说,“我认为什么是对的,一定要去做”,“我认为什么事是错的,坚决不去做”这就是价值观的外化!--现实中,你会遇到更多的是:我认为这个或许不对,不过大家都这样,我也...--但凡具有普适性的东西,都不会太高深。故弄玄虚者为心虚或意虚。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小风飕飕地:
能排除外界干扰,对事物有独立的评判标准!价值就是为了什么活着!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个人认为,所谓的价值外化出来,不没有多么高深,就是指我们所坚持处事原则!
贾陆英:
贾老师,三观的道理不难懂,难的是在于如何在现实中坚持。所谓书生意气,一直是我向往的东西,但是在现实中,很难不被磨平----这说明你还是没有“立”得住,“立”得牢。“三观”不仅仅是道理,只有把它内化于心,化为自己的人生坐标,价值追求才算数。
夕惕若:
可以理解为:一、站立,能在社会上立稳脚跟,二、立意,能看清未来走向?
贾陆英:
革命前辈在那样的险恶环境中,坚守信念不动摇,如今的现实,比之他们还是好一些。
小风飕飕地:
也就是说,“我认为什么是对的,一定要去做”,“我认为什么事是错的,坚决不去做”这就是价值观的外化!之所以形成理论后感觉非常高深,是为了让其具有普适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高深的东西,要根据个性特征,进行特别解读,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解读的好,符合个体特征,适应个体情况就会起到好的作用!但如果误读,也会带来极大的伤害!这就是为什么,我党自始至终都再提,反对教条主义的道理!
贾陆英:
价值,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意义关系。换言之,也就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这种需要的关系。----通俗地说,你认为什么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它的价值,你用以判断它是否有意义的标准,就叫价值观。
乃群:
现实工作中,很多做事的规范是违背“礼”的要求的,但也是社会认同甚至是普遍的办事“潜gz”,这样的礼该不该立呢?不立会被别人认为不懂事,不成熟,也挺折磨人的夕惕若:
礼是一种原则,不是教条,是与时俱进的东西。简单的一个字面意思,以前对人表示尊敬,和现在用的方式,断然不同,不变的是敬人之意,也就是礼的本质了。那么你要非认为见人打躬作揖才是礼,就着相了。点头微笑同样是一种礼的表达。
红豆不惑:
何当执,何不当执?现时社会何为礼?
贾陆英:
“潜gz”----就是摆不到桌面上、见不得人的东西,绝不是“礼”,不是道德规范。不应迶波逐流,有时不得以,可以用沉默拒之。
小风飕飕地:
所以说,中国古典文化,我们要学,但一定要学会变通,学会将根据生活实际进行解读,把握其能够指导实际生活的先进的部分,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所学!
红豆不惑:
。--这个怕是难,豆去年调动,那条烟不送是不行的,签不了字,办不了事。现实便是如此,豆也被潜gz了。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夕惕若:
首先,这个世界本无是非,人们强划分是非对错,其次,既然是非是由人划分的,又哪能分那么细?
贾陆英:
现时社会何为礼?---现实社会的礼,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是很清楚的。不要为社会乱象所迷惑、所动摇。何当执,何不当执?----上述规范当执,违背则不当执。
小风飕飕地:
潜gz,其实也是礼一种,这不过是一种与正规利益导相剥离的礼,不应倡导,但作为个人也要适度顺应,比如曾国藩也是不拒绝潜gz的!
贾陆英:
问:怎样理解四十而不惑?
答:孔子自述四十岁时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就是说一个人需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历练,才能通达做人的道理,深切地懂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才能真正站得住、立得稳。当今社会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到处充斥着诱惑和陷阱。在是非荣辱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今日不惑了,明日又有新问题,可能使人陷于迷惑。学习,解惑,再学习,再解惑,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小风飕飕地:
对与错,善与恶,是相对的,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是会相互转化的,学好了理论是基础,实际应用还是要临机制变!要变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才能在适应的环境下,适当的应用!这还是要看谁来评判,是群体之内的人,还是群体之外的人!作为共产党员,选择的群体是人民,所以要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评判是非,善恶!
贾陆英:
这个世界本无是非----就自然的、物质的世界而言,可以说本无是非;就人类社会而言,则是非分明。符合群体利益的,为是,为善,为公;违背群体利益的,为非,为恶,为私。
夕惕若:
四十不惑,就是要不惑是非么?
红豆不惑:
前辈请了,豆有事先走一步。多谢解惑。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
小风飕飕地:
违背了这一原则,也就代表着也党的组织格格不入啦!
贾陆英:
不惑,就是要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学会不为各种诱惑、陷井所动,保持清醒头脑。前辈请了---红豆请便。作为共产党员,选择的群体是人民,所以要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评判是非,善恶!----完全正确。
小风飕飕地:
就当今时代而言,不惑还应包括,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好所肩负的工作!贾陆英:
问:怎样理解五十而知天命?
答:什么是孔子所说的“天命”,从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论语》看,孔子对鬼神之事持怀疑态度,存而不论。因此,他所说的“天命”,既不应当理解为“宿命论”,也不应当理解为“天志论”。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指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一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难以预见和把握的偶然性因素,二是指人类还没有认识和把握的必然性(客观规律)。
    孔子强调要“知天命”。何为“知”?含义之一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君子应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人力所不能支配的事物,因而要“畏天命”(《论语•季氏》),敬畏天即大自然的神圣性,不可违背,不可任意乱作为。含义之二是,“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体现的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发进取精神。孔子自述“知天命”的年龄,恰恰是“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论语•述而》)的年龄。据此可以推知,“知天命”应当是通晓《易》之天道、地道、人道。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指认识和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规律也就是事物的必然性,它是客观存在的。当我们没有认识和把握它的时候,是处在“必然王国”之中。当我们认识和把握了它的时候,就实现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例如日食这种天文现象,它是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球部分地或全部地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日偏食)或全部(日全食)消失了。古人对它的成因缺乏认识,因而产生了许多疑惑甚至恐惧,把它归之于“天命”,并和人间的吉凶祸福相对照。而今天的天文学已经认识和把握了日食的规律,因此能够对它做出精确的预报。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人们根据预报看到了五百年一遇的最完美的日全食,就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一个典型事例。
小风飕飕地:
如果做不到这点说明,还没有达到不惑的水平!
夕惕若:
现如今,人不懂的知天命,狂妄到号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殊不知,人类整体都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何来征服之说。现如今,人不懂的知天命,狂妄到号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殊不知,人类整体都是自然的一小部分何来征服之说
小风飕飕地:
知天命,就是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并依据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
贾陆英:
知天命,就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
夕惕若:
地球存在六十亿年了,人类才短短百万年,恐龙都灭亡了不知多少世纪,人类号称地球主人,跟小狗身上的两支跳蚤争论这条狗属于谁有什么区别?我觉得,知天命,就是先要做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贾陆英:
问:怎样理解六十而耳顺?
答:所谓耳顺,就是能够听的进去各种意见,把毁誉置之度外,对好话和坏话、即使错误的和对自己不利的意见,都抱有一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难的,因为他体现了一种心境的平和,胸怀的宽广,是修养达到很高的程度才能够做到的。
小风飕飕地:
经过了之前的历练和发展,人到五十,思想观念已经形成,能力素质也充分展现,社会圈子已基本成熟,对社会发展方向已基本把握等等,依据这些条件基本可以判断自己的前途和成就,所以要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而不该好高骛远去追求,目前条件所无法实现的事务啦!
贾陆英:
我觉得,知天命,就是先要做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赞同。
夕惕若:
嘿嘿,耳顺实难,现在尚是英气圭角,有理即便不争也心里想争
贾陆英:
问:怎样理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从心所欲”是就人的内心世界而言,指思想的自由,这是对做人的道理有一种高度自觉的体现。“不逾矩”是就外部世界而言,是指做任何事情都不超越、不违反社会的规范、规矩。在当时,也就是无违于“礼”。一个人,只有从内心实现了对社会规范的认同,才能把它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达到“内”和“外”、“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思想的自由并不是胡思乱想,想怎么就怎么,而是指他对社会的规范有了高度的自觉和认同,因此他的言行再怎么自由地发挥也不会出格。所以这个“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内和外、主观和客观高度辩证统一的结果。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夕惕若:
庖丁解牛,随心所欲的境界了。延迟退休
小风飕飕地:
耳顺说难,其实也简单!就是要时刻告诫自己,大势去矣,天下是年轻人的,让他们去闯吧,自己的功过得失让后人去评判吧,自己改变不了,就好好的听着吧!再一层意思,就是年纪大了,思想容易固化,要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多接受外界的批评!以免因“固执”而,造成大错,致使晚节不保!年轻人资历浅,不敢不耳顺呀!年届六十,资历老了,底子厚了,腰杆硬了,就容易出现不耳顺的现象!“小刺老,老子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老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对以上几个问题有了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贾老辛苦啦!
贾陆英:
年轻人也要学会“耳顺”的修养。
右岸/love:
青春就是冲动,不计后果,任意妄为的
贾陆英:
孔子的人生自述对指导人的成长很重要,望能结合自己多思考。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小风飕飕地 发表于 2013-12-24 14:49:30

哇塞,这么快整理出来啦!老猫辛苦啦!

满格秘书 发表于 2013-12-24 15:52:23

好东西,认真看了,值得学习借鉴

overyahoo 发表于 2013-12-25 16:55:2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孔子不简单

villager 发表于 2013-12-27 22:40:30


好东西,认真看了,值得学习借鉴

从零开始 发表于 2013-12-29 15:31:03

谢谢老师指导,谢谢老秘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4章 2013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