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新疆 发表于 2016-2-16 12:10:06

说的不错,机关里很多为文而文,华而不实,没多少干货。

文字爱好者 发表于 2016-2-16 12:38:32

谢亦森先生的见解好,值得我们学习,要明确研究工作比研究写作更重要,才能真正写出好的文章,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胡国权先生的观点亦是如此,即要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来构思文章,而不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另一位大家何新国先生也认为,要把工作搞清楚,文章才好写,不至于下笔茫然,心乱如麻。

功夫猫 发表于 2016-2-16 15:52:59

品茶论道 发表于 2015-8-13 10:12
前段时间看了谢亦森的两本大手笔,还在细细品读。

我还没看完,买了一年了还在研究中

思明齐贤 发表于 2016-2-18 10:00:25

谢大师的文章确实是大手笔!值得深入学习

五福临门 发表于 2016-12-11 11:43:20

早闻谢先生大名,得见文章,希望多学到谢先生为文精髓~

liyungreat 发表于 2016-12-11 14:16:12

从软能力角度讲,我们除了师资、教材之外,还有方法甚至还包括语言体系,都需要考虑。在教育系统,就意识形态来说,马克思主义学科失去了部分话语权。就是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话语体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话语体系后面是个“道”。话语仅仅是个“术”,核心是话语后面的“道”。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也是这样,那是一个“术”。双语教学也是一个话语权问题,但关键是它后面那个“道”是什么。那个“道”是过时的、已经被实践证明的陈旧的那些陈词滥调,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活生生的理论?甚至包括讲市场经济,是18世纪的市场经济?是三十年前的市场经济?是2008年大危机之后的市场经济?还是信息化时代的市场经济?这是不同的。这后面的“道”是什么?所以这个能力非常重要。

  当然,从能力上把握还包括队伍问题。队伍就是力量。我们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线指挥部建立起来了没有?前线指挥部指挥意识形态战斗的人有没有战斗意识,有没有必胜信念?有没有政治定力、政治鉴别力、政治洞察力,能不能在蛛丝马迹中发现意识形态新动向?这两年我们管理比较严格了,就出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文体。有的时候在主流媒体上没有,但在一些比较边缘的报刊上面有,网络上就出来了。他们用这样一种特殊文体,来攻击我们党的一些理论。用历史虚无主义的东西,来抹黑我们党的奋斗史、革命史。他们成熟地运用网络语言,比如说一段论述之后,似说非说、若隐若现,然后后面来一句“你懂的”,让你去琢磨,这就达到了他的效果。现在明目张胆地跳出来振臂高呼的人少了,但是这样一种特殊文体从我们教育战线源源不断地流向社会。这个不可小看,不能低估。像这样的蛛丝马迹,我们一线指挥部的人发现了没有?如果没有这种警惕性、鉴别力,就意味着我们一线指挥员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主动性、坚定性、自觉性,缺乏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第四,要从变化上来把握。意识形态是变化的、动态的。从宏观上、整体上看,意识形态变化是缓慢的,是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的。但是在微观上、在局部上,它的变化是剧烈的,有时是瞬息万变的,时不时地会在局部时段、局部地区掀起波澜。把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要从变化中去把握,核心是要看到人心的变化,看到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看到教师育人行为的变化。变化具有动态性,动态中会出现蛛丝马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风向标”等比喻非常贴切。教育战线把握意识形态关键看变化,看变化就是看形势,看理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看不同思想交锋的具体情势,看力量对比的变化、布局的变化,最终是看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而这一切都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下行动。

  (作者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房立洲 发表于 2016-12-11 14:27:42

。我让秘书把这些内容全部写进了动员报告中,大会一开,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抓住了根本、击中了要害,很快使沉闷空气为之一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为之一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ihatelose1987 发表于 2016-12-11 15:32:13

向谢老师致敬。他的几本书我都买了,正在阅读ing

蜡哒 发表于 2016-12-11 19:39:00

认真学习,加快提高!谢谢

小书虫爱学习 发表于 2016-12-11 22:19:54

,如果不是“为事而文”、直指时弊,而是“为文而文”、无的放矢地谈解放思想,效果又将是怎样的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谢亦森: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