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yuonly
发表于 2015-2-27 15:43:26
记。许多同志都会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这话不仅对一般的同志是这样,就是对那些称得上是“家”的人也适用。要想真正学到东西,就要身不离笔和本,做到随时捕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必有裨益。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工作中去访谈,去发现,及时记载生活中的生动语言。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稍纵即逝。如果能及时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据说有位作家在北京长安街骑车闯了红灯,警察当骂他几句,这位作家当即停车下来,找到警察说他刚才骂得特好,请他再骂一遍。警察执意不肯。作家说:“不要紧,我是搞创作的,刚才你骂得特有北京味儿,要记下来留作写稿用。”警察见是真心,无法推辞,就当着这位作家的面重复了原先的骂语。究竟怎么记?我看没有什么新办法,鲁迅先生兜里装了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和碎玉的“万宝箱”。这个方法可以仿效。
蓬州司马君
发表于 2015-2-27 16:42:15
好文章拜读了感谢老秘感谢作者
yyj236958897
发表于 2015-2-28 10:22:32
受益匪浅,好文难求,一朝获悉,拜寿相谢
欣然而来
发表于 2015-3-15 17:09:13
特意过来地,一定细看!
雁飞残天
发表于 2015-3-17 16:03:51
记。许多同志都会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这话不仅对一般的同志是这样,就是对那些称得上是“家”的人也适用。要想真正学到东西,就要身不离笔和本,做到随时捕捉,随时记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必有裨益。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工作中去访谈,去发现,及时记载生活中的生动语言。鲜活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瞬间,稍纵即逝。如果能及时记下来,经常翻一翻,就忘不了。据说有位作家在北京长安街骑车闯了红灯,警察当骂他几句,这位作家当即停车下来,找到警察说他刚才骂得特好,请他再骂一遍。警察执意不肯。作家说:“不要紧,我是搞创作的,刚才你骂得特有北京味儿,要记下来留作写稿用。”警察见是真心,无法推辞,就当着这位作家的面重复了原先的骂语。究竟怎么记?我看没有什么新办法,鲁迅先生兜里装了个小本本,名曰:《忽然听到》、《忽然想到》,随想随听随记。时间长了,小本本就成了积攒零金和碎玉的“万宝箱”。这个方法可以仿效。
一切皆有可能
发表于 2015-3-17 16:17:27
记。许多同志都会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这话不仅对一般的同志是这样,就是对那些称得上是“家”的人也适用。
bonbon糖y
发表于 2015-3-17 22:37:40
受益匪浅,感谢楼主,收藏好好思考
吕洁
发表于 2015-3-18 16:22:12
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韩愈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只是一掠而过,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留下成型的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成效甚微。如果不善于思考,即使报也看了,书也读了,那也是眼睛忙,而脑子闲着。这样的读,就成了“读死书、死读书”。我感到,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逆向思维。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一度追求实惠,认为学雷锋过时了,公共场所也“雷锋叔叔不在了。”有位作者看到美国西点军校里挂着雷锋的肖像,就写了一篇《有感于雷锋出国》的文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思考和关注;二是善于纵深思考。老子曰:“挖井七仞而不及泉,废井也”。挖至七仞没有出水,是废井,而七点一仞出了水,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么一点,而这“一点”常常就是成败之分的关键。因此,应提倡思得深些,深到度,切忌浅尝辄止,成为“废井”;三是善于多向思考,换位思考和辐射性思考,由一点思及一片。
大瑶山秘书
发表于 2015-3-18 16:37:10
不错不错,写作基本功是这样的。
文字工
发表于 2015-3-18 16:55:01
向作者致敬!向作者致敬!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