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z20050910 发表于 2014-11-27 10:37:54

工业园区考核指标

附件1:    年XXX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指标表机构名称(盖章):
总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明细层指标数据
工业园区综合发展水平A经济发展水平B1园区规模C1工业总产值D11(亿元)
工业增加值D12(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原值D13(亿元)
企业户数D14(个)
园区已开发的面积D15(亩)
产业集中C2主导产业(不超过三种行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D21(%)
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区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D22(%)
发展质量C3单位土地面积应缴税金总额D31(亿元/亩)
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强度D32(亿元/亩)
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强度D33(亿元/亩)
社会贡献C4年末从业人数D41(人)
税收收入D42(亿元)
可持续发展能力B2发展潜力C5工业总产值增速D51(%)
工业增加值增速D52(%)
税收增速D53(%)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D54(亿元)
新入园企业户数D55(个)
科技创新C6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D61(%)
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D62(%)
研发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D63(%)
企业平均专利数D64(个)
企业平均技术中心数 D65(个)
开放水平C7实际到帐注册内资D71(亿元)
实际到帐注册外资D72(万美元)
进出口总额D73(万美元)
循环经济B3消耗水平C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D81(吨标煤/亿元)
单位生产总值水耗D82( 立方米 /亿元)
排放水平C9单位生产总值COD排放量D91(吨/亿元)
单位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D92(吨/亿元)
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量D93(吨/亿元)
综合利用C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D10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D102(%)
园区环境B4基础设施C11是否具备"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讯)条件D111是否具备“一平”(平整土地)条件D112是否有雨污分流系统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D113是否有工业废物收集处理系统D114                                 (打√或×)



管理服务C12是否有独立的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D121是否在互联网建有主页D122是否有投资担保公司D123是否对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D124是否按季度及时报送经济指标D125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时间:   年   月   日
附件2:XXX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量化指标解释一、经济发展水平(一)园区规模1、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22 2、工业增加值(亿元):是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价值。• 计算方法:•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22、27、283、固定资产原值(亿元) :指工业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 数据来源:企业会计报表4、企业户数(个):截止报告期末入园企业的总户数 。•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165、园区已开发的面积(亩 ):指实际上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面积。•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05(二)产业集中1、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工业增加值比重(%):是综合反映一个园区特色的指标。计算方法:(1)规模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率=规模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主导产业总产值(2)主导产业增加值=全部主导产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主导产业增加值率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24、302、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区域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程度的指标。• 区域工业增加值中的“区域”是指园区规划中涉及的县市区。• 园区工业增加值的计算见前述。(三)发展质量1、单位土地面积应缴税金总额(单位:亿元/亩) :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工业税收收入,考核园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 计算方法:单位土地面积应缴税金总额=园区入园企业当年实现税收/已建成投产的工业土地面积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05;园区工业年报,代码:062、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强度(单位:亿元/亩) :指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的工业增加值,考核园区土地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 计算方法: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强度=园区入园企业完成当年工业增加值/已建成投产的工业土地面积3、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强度(单位:亿元/亩) :已开发的面积所吸纳的投资资金总量与已开发的面积之比,主要考核单位已开发的面积吸纳投资资金的强度。• 计算方法: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强度=投资资金总量/已开发的面积(四)社会贡献1、年末从业人数(人) :指企业在报告期最后一天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计划外用工等各类人员数 。•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012、税收收入(亿元) :指工业园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上缴的税收总额。•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05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发展潜力1、工业总产值增速(%):• =100%(本期园区工业总产值-上期园区工业总产值)/上期园区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022、工业增加值增速(%):=100%(本期园区工业增加值-上期园区工业增加值)/上期园区工业增加值(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02、07、08• 3、税收增速(%):=100%(本期园区税收总额-上期园区税收总额)/上期园区税收总额•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054、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335、新入园企业户数(个): 新入园企业户数由园区工业季报表四季度的累计数加工得出,本季累计-去年同期得出。•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01• (二)科技创新1、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按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高新技术企业按科技部门认定。•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28、29 2、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100%(期初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数+期末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数)/2/(期初就业总人数+期末就业总人数)/2•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01、033、研发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按企业研发经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计算。•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28、554、企业平均专利数(个):按园区内企业在报告期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受理的项数除以园区企业个数计算,专利按专利部门认定。=专利申请项数/企业个数•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565、企业平均技术中心数(个):技术中心按科技部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数/企业个数•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57(三)开放水平1、实际到帐注册内资(亿元):本年度• 计算方法:实际到帐注册内资=本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本年实际利用外资额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14、232、实际到帐注册外资(万美元):本年度•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季报,代码:23• 3、进出口总额(万美元):本年度•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39三、循环经济(一)消耗水平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亿元):反应工业开发区每万元产值消耗能源资源(包括电力、燃气、燃油、煤炭)的情况。计算方法: 万元产值能耗= 园区工业消耗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煤/园区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园区工业年报,代码:42、272、单位生产总值水耗( 立方米 /亿元):反应园区企业每万元产值消耗水资源的情况。计算方法: 万元产值水耗=园区各企业总取水量/园区各企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调查中筛选出园区企业数据,汇总计算。表号:环年基1-1表,代码:5(二)排放水平1、单位生产总值COD排放量(吨/亿元):是指工业园区当年每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时COD排放量。COD排放强度=工业园区COD排放量/工业园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参照前述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得出。数据来源: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调查中筛选出园区企业数据,汇总计算。表号:环年基1-1表,代码:512、单位生产总值废水排放量(吨/亿元) :是指工业园区当年每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时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强度=工业园区废水排放量/工业园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调查中筛选出园区企业数据,汇总计算。表号:环年基1-1表,代码:393、单位生产总值SO2排放量(吨/亿元):是指工业园区当年每实现的万元工业增加值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园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园区全部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调查中筛选出园区企业数据,汇总计算。表号:环年基1-1表,代码:74(三)综合利用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工业园区当年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量(包括利用往年量)之和占当年工业园区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量的百分比。数据来源: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调查中筛选出园区企业数据,汇总计算。表号:环年基1-1表,代码:88、98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工业用水中重复利用水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它是考核工业用水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重复利用率按下式进行计算:R=Vi/(Vi+Vr)x100
      R ——重复利用率,%
      Vi——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利用水量总和,单位为立方米(m3);
      Vr——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取水量总和,单位为立方米(m3)。数据来源:从环保部门《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调查中筛选出园区企业数据,汇总计算。表号:环年基1-1表,代码:5、6、7 附件3:XXX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得分计算方法按照《XXX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暂行)》(云工信园区〔2010〕548号),考核评价得分的计算方法如下: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0822.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6684.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154.png量化指标采用标准制评分法,即用每项指标的实际数值()、标准值(每项指标的平均水平)、调节系数(,为使得分统一成百分制,达到及格水平,调节系数取60)套入公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4947.pn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917.png   得出每个指标的评估分数值,当指标为负时,套入公式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0324.png    得出该项指标的评估分数值。部分园区的评估分数值可能远离平均水平,评估结果超过100的,取100分。最后用每项指标的评估分数值和对应权重()的积,累加即得32项量化指标的得分;定性指标采用分级评分法计算。其中基础设施中分四级,每有一项得25分,管理服务中分五级,每有一项得20分,最后,基础设施的得分与权重的积、管理服务得分与权重的积两项相加得出定性指标的得分;量化指标得分与定性指标得分相加得出园区总得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工业园区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