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号
发表于 2015-7-21 10:45:48
非常深奥的一门功夫
这样的经验之谈多多益善
斯岸
发表于 2015-7-21 10:48:13
看文件优秀不优秀,不是看文字功夫,而是看思想功夫,看调查研究功夫——真谛。
谢庆
发表于 2015-7-21 10:59:16
,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特别强调“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要求。
笃行者
发表于 2015-7-21 11:22:12
省委政研室的大神啊,写的文章深,站的角度高,学习了。
红苹果米粒
发表于 2015-7-21 12:16:05
成思危的父亲,成舍我。。不得了,父子两代都是大文人,起名字不容易
786068975
发表于 2015-7-21 13:38:26
所以,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特别强调“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要求。
wangziming
发表于 2015-7-21 15:55:07
三、在行文上确保规范正确。公文是规范体式的文书,具有规范性特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公文制度成熟定型应该是题中之义。中办国办去年4月下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我们机关公文的总纲领。条例共八章四十二条,明确公文十五种、格式十八样、上下原则十一条、起草审核十二款,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严格遵守。农业厅把公文规范看得很重,在评选标准里有三大类,占75分。入选的二十件公文,特别是评优的十篇文件,都基本遵守了规定的行文规则、格式体例和文字规范,值得敬佩。我想说的是公文无小事,有事是大事。我原来办过报纸,当了七年总编辑,深切地体会什么叫如履薄冰,什么叫如临深渊。那时有句俗话,进了编辑部,晚上犯错误。当初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报纸都是晚上印,只要印出来,如有错误就改不了,全社会就知道了。我国著名报人、成思危副委员长的父亲成舍我,他有一个著名的“福祸故事”。说的是当年军阀混乱时期,他任《世界晚报》的社长,有次把新闻标题《前敌总指挥张福来今早出发》误排成了《前敌总指挥张祸来今早出发》,一字之差,天地玄黄!军警立马就把报馆查封了,幸亏逃得快,保住一条命。想想,我们的文件里如果把总理打成了总经理怎么得了,把书记写成了副书记怎么得了!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一发生就是天大的事情。这是重大政治问题,一般业务上的问题更容易发生。从大的方面看,经常出现的业务性错误有:发文类错误、文种使用类错误、版头使用类错误、发文字号类错误、签发人标注类错误、公文标题类错误、主送机关类错误、正文类错误、无正文说明标识类错误、附件标识类错误、发文机关标识类错误、成文日期标识类错误、印章使用类错误、主题词标识类错误、抄送机关类错误等十几类错误。我们且不说将“决议”写成“决定”、将“公告”写成“通告”、将“复函”写成“批复”,将“请示”与“报告”联用;我们经常是连成文日期都写不正确,将拟稿日期作为成文日期、将打印日期作为成文日期、汉字和阿拉伯数字乱用、只署月日不署年份、位置不当或与落款不协调等等;甚至连个印章都盖不正确,或当盖不盖,或不当盖盖了,或盖位不准、盖而不正,或盖出重影、盖得模糊。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儿,这可是公文权威、机关形象、干部作风的大事,有时候一般业务性错误会转化升级为重大政治错误。所以,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特别强调“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要求。
wangziming
发表于 2015-7-21 16:05:00
讲的很实在,让我看了以后能发现自己目前存在的那些缺点,谢谢老领导的赐教啊。
山海经
发表于 2015-7-21 16:19:05
都盖不正确,或当盖不盖,或不当盖盖了,或盖位不准、盖而不正,或盖出重影、盖得模糊。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儿,这可是公文权威、机关形象、干部作风的大事,有时候一般业务性错误会转化升级为重大政治错误。所以,中央办公厅和省委办公厅特别强调“严而又严、细而又细”的要求。
清水拂心
发表于 2015-7-21 16:30:34
终身受益,确实如此,好文,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