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会好吗 发表于 2015-9-18 16:33:24

高屋建瓴,受益匪浅,学习学习。

清水拂心 发表于 2015-9-18 17:02:13

经验之谈,说的太到位了,谢谢楼主分享

therichard 发表于 2015-10-5 17:18:06

学了没积累,积累了没学,是现在前面下功夫的主要问题。

文秘小白 发表于 2015-10-8 09:19:34

虽然没有站在省委那样的高度,但文中的调研方法值得基层文秘学习。

蓬州司马君 发表于 2015-10-9 11:44:25

学然后知不足,每当写材料时总是不太自信,不是这看看就是那抄抄,真的是积累太少,一语中的,积累少,缺少一手感性的认识与分析,导致任务完成有困难是必然的,这也给自己提了一个醒,平时没事要多转些科室,别小看平时吹牛侃山,这可是积累一手资料的良机。

ahxyx 发表于 2015-10-10 00:33:50

接到写作任务,总是向无头苍蝇一样,通过在这里学习,以后就可以找到切入点了!

小屋子 发表于 2015-10-10 11:19:15

些去理解,就是功夫下在平时。实际上,写稿子的前道工序与平时的积累是连在一起的。平时能积累些什么?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的积累。加强延伸性的学习,多作一些研究性的思考,花点精力去掌握一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上官石龙 发表于 2015-10-10 17:16:08

而对短周期的稿子,或许没有那么多时间调研,但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儿不能少。也说一个例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前,中央领导同志要召开一个座谈会,题目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依规管党治党与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省委领导要去座谈发言。起草这样一个发言稿的难处在于:一是题目很大,既不能泛泛而谈,又不能讲得太琐碎;二是可参考的依据少,当时四中全会还没有开,对一些关键问题还缺少权威的说法和解读;三是专业性强,平日里我们这些干综合文字工作的对这个题目研究得不够深。稿子周期短,一共没几天时间,如果再除去送审、修改等环节,所剩的起草时间就更少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安排了座谈调研,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党建、政法部门领导来一起讨论。

余之舰 发表于 2015-12-16 10:45:28

功夫最好下在前面

小石头121 发表于 2015-12-22 15:26:43

看来还是要下一翻苦功,好好磨练才行,功夫最好下在前面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功夫最好下在前面,不懂文稿起草基本法则,你就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