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j667788 发表于 2016-6-8 17:38:06

写材料的过来了,向中央第一笔杆子学习怎么写文章







       胡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文章大家,他的文章写作之道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这里收集整理了胡乔木谈怎样写文章的一些论述,供大家参考。
      “要把文章写得好,写得生动,只有下苦功夫,这里是没有近路可走的” 胡乔木曾说:“要把文章写得好,写得生动,只有下苦功夫,这里是没有近路可走的。”他的工作常态,正如其诗《有所思》中“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所描述的一样,是伏案工作、灯火长明。 当然,他也十分重视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他曾经在一篇社论里写道: 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从做中学、学着做,那就是懂得实际生活、参加实际生活、并改造实际生活。那就不是把工作与学习分成两橛,而是把两者联成一体;不是把学校与社会隔离,而是使两者互相沟通;不是把革命理论当教条去背诵,而是当做行动的指针去活用。那就不是幻想一个特别便于进行学习的环境,或是一个特别便于自己施展本领的天下,而是随时随地孜孜不倦地去研究问题,脚踏实地地去改进工作。从实际事物的观察去学习,从实际活动的参加去学习,这就是收效最大的学习方法。
   **** Hidden Message *****      “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胡乔木常说:“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据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胡乔木写文章可以说很少有真正的定稿,反复修改是他写文章的一大特点。他的文章不管转载多少次,每次都有新改动。由他主持起草中央重要文稿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一点也不奇怪。为了改动其中一个词,在散步途中折回,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有时在不到一个小时里,他会连续返回几次。他常常为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究竟怎样写才合适弄得夜不能眠,而且往往在排印过程中还打电话修改某些句子和提法,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印厂改动,直到正式付印为止。 胡乔木改文章,堪称一绝。从选题到立论,从标题到全篇,从理论到政策,从观点到材料,从布局谋篇到层次结构,从引语数字到标点符号,经过他的细心掂量和推敲,举凡有什么毛病、偏差和欠缺,都难逃过他的眼睛。他对文稿的每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每一个表述和提法,都力求准确、恰当、贴切、得体,合乎实际,合乎逻辑,合乎分寸,合乎政策意图。因此,一篇文章经胡乔木一改,哪怕是改几句话,加几句话,甚至只是改几个字,就大为改观。   
      看稿时胡乔木心中似乎有一把精密度很高的尺子,一篇文稿用我们的尺子衡量还满不错的,用他的尺子衡量就不合格了,甚至基本上不能用。《人民日报》编辑送他审阅的稿子,一般都用八开新闻纸,在当中排印三栏长的文字,周围留有很大的空白。经他改后的稿子,往往布满密密麻麻的清秀的钢笔小楷,而原稿的文字有时候几乎“全军覆没”。
      也正因为如此,周恩来总理才如此评价胡乔木:“许多文件只有经过胡乔木看过,才放心发下去。文件经过胡乔木修改,就成熟了。


诸葛贤阳 发表于 2016-6-10 17:07:57

感谢楼主整理这么好的材料~~~

微笑面对 发表于 2016-6-14 15:31:53

感谢楼主的分享,同时也希望楼主以后多分享一些经验类文章

水帘洞人 发表于 2016-6-14 21:20:12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学习之。

李德军 发表于 2016-6-15 16:21:48

以前的大家材料写得比当代好,值得深刻学习

hcf520cqq 发表于 2016-6-16 10:20:54

“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胡乔木常说:“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据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胡乔木写文章可以说很少有真正的定稿,反复修改是他写文章的一大特点。

慧莫如痴 发表于 2016-6-25 18:14:35

感谢楼主整理这么好的材料

半路出家 发表于 2016-6-27 23:11:52

感谢楼主整理这么好的材料~~~

2369250860 发表于 2016-6-29 15:21:05

周恩来总理才如此评价胡乔木:“许多文件只有经过胡乔木看过,才放心发下去。文件经过胡乔木修改,就成熟了。

霸业不成枉此生 发表于 2016-7-6 07:04:36

这才是学习的真理,学习一定是干中学,学中干,干中学时最快的方式。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写材料的过来了,向中央第一笔杆子学习怎么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