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7-8-3 08:54:45

从《毛泽东选集》中学习怎样写文章:胸中有政治 笔下有乾坤

<p>&nbsp; &nbsp; &nbsp;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政治晦暗、硝烟弥漫,身处乱世、众生迷茫,不知道国家的前途在哪里,个人的命运系何处。在这混沌中,有一位思想的巨人在冷静地思考。他纵览古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用一支笔助力了波澜起伏的民族独立史。读《毛泽东选集》,心弦时时为文字拨动,深刻感受那种穿越时空、撼人心灵的思想的力量。在深入阅读中,逐渐体会到毛泽东的文章具有的一些鲜明特点,可以归纳为“六性”。</p><p>  <b>政治性</b>。毛泽东的文章有着鲜明的政治背景,20世纪前半段,世界政治风云波谲云诡,处于世界革命风暴旋涡中的中国,遭受着近代以来最艰难的内忧外患。在利益的博弈和政治的较量中,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近代中国两大核心政治力量。这两种力量因着根本利益和政治理念的不同,在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共同事业下展开了几十年分分合合的斗争。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这一时期的中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行走于此时的中华大地,毛泽东眼见的是帝国主义的欺凌、国民党的反动、劳苦大众的悲惨,心中不能不激荡起无尽的家国情怀。眼里的大政治,胸中的大情怀,决定了毛泽东的文章关切的是国家民族最迫切之事业,关注的是劳苦大众最普遍之利益。<font color="#ff0000">因此在他的文章中,我们读到的多是“大事大情大理”,是方向、道路和使命</font>,是响彻时代的强音、震惊寰宇的惊雷,振聋发聩、催人奋进。</p><p>  <b>战斗性</b>。尽管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他一生很少拿枪。他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他用笔杆子指挥枪杆子,他有吐字成兵、呼风唤雨的本领,每一篇文章都能幻化出无数“天兵天将”,在现实的斗争中“降妖除魔”。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他不停地思考和写作,对时局的分析、对战略的部署、对兵力的运筹、对群众的动员、对错误路线的批判、对反动派的怒骂都凝结在他不休不眠的创作中。<font color="#ff0000">针对批评农民运动过火的言论,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font>针对党内关门主义的错误,他犀利地指出,“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针对国民党的和谈阴谋,他说,“‘针锋相对’,要看形势。有时候不去谈,是针锋相对;有时候去谈也是针锋相对”。从前不去是对的,这次去也是对的,都是针锋相对……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彻底消灭,彻底舒服。<font color="#ff0000">针对美国对国民党的支持,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font>这斩钉截铁之语、雷霆万钧之势、成竹在胸之气,力透纸背、跃然脑海,让人久久不能平静。</p><p>  <b>思想性。</b>历史上堪称经典,<font color="#ff0000">千古流传的政治美文,绝不计一词一句之得失,而重其闪耀的思想光芒</font>。在胡乔木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一书中,贯穿着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讲述很多关键时间节点、重大历史关头、重大困难挑战之时,都会介绍毛泽东发表了什么文章,对革命时局、力量对比、党内思想做了如何分析,<font color="#ff0000">解决了什么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思想上的疙瘩</font>,指明了怎样的前进方向和道路。比如,书中在讲述大革命失败的历史后,介绍毛泽东写作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清了我们的敌人和朋友;在讲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强调,毛泽东在此时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指导中国革命找到了武装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纠正了革命方向,鼓舞了党内士气;在写到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之际,突出讲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命题,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讲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进攻策略,国民党在军事、政治、思想战线全面发动反动高潮,动摇人心之际,讲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回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叫嚣,回答了全国人民所关心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阐明了共产党对于建设新中国的政治见解等,类似的介绍贯穿全书,让读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历史,而这些伟大思想就蕴含在他的文章中。</p><p>  <b>感染性</b>。“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font color="#ff0000">最打动人心灵,让人心悦诚服的文章永远是情与利交融的</font>。避利而谈情只能起到一时的宣教作用,难以持久,只有在言明利益、利害基础上,动之以情,才能从根本上聚合人心。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都是在明确的利益分析基础上,唤醒无产阶级情感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跟随的。毛泽东写文章也非常注意阶级分析和利益分析。<font color="#ff0000">他用这种分析来消除大政治与小个人之间的距离感,让读者觉得他说的、写的就是自己的事,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利益</font>。<font color="#ff0000">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打土豪,分田地”,六个字明明白白的讲明了利益所在,听的人无不热血沸腾。</font>这一点对我们今天写文章具有很大启发,我们现在的一些政论文空洞说教味道浓,明明白白阐述利益的少。究其原因,一则缺少对当今社会不同阶层利益诉求的深入研究,不敢说、不会说;二则怀有对利益问题的错误认识,认为过于直白的利益分析,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耻说、不愿说。实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初衷。实际上,作为老百姓来说,他们最直接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生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毛泽东的文章之所以普受欢迎,是因为他的文章是写给普通大众的,眼睛是盯着下面的。这也是他的文章能够打动人心,赢得听众的关键之处。因此,<font color="#ff0000">理论工作者特别是政治宣传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老百姓从我们的文章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生硬说教。</font></p><p>  <b>创造性</b>。毛泽东兼具政治家的胸怀和文学家的风采。他把政治与文学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以政治为魂、文学为骨,使得政**** Hidden Message *****

beijiguang 发表于 2017-8-7 10:37:44

分析透彻到位,通俗易懂,学习了

成绩是汗 发表于 2017-8-7 16:17:17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随然不知道这话的出处,但还是认同了

齐鲁王 发表于 2017-8-7 21:45:40

他用这种分析来消除大政治与小个人之间的距离感,让读者觉得他说的、写的就是自己的事,追求的就是自己的利益。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打土豪,分田地”,六个字明明白白的讲明了利益所在,听的人无不热血沸腾。

yinyanchun 发表于 2017-8-7 23:20:11

我还没看完,时间不够多呀

东方尘寰 发表于 2017-8-22 17:17:02

认真拜读学习学习,认真拜读学习,再学习

zdy521 发表于 2017-10-27 11:32:58

理论工作者特别是政治宣传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老百姓从我们的文章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而不是自说自话的生硬说教

boyo 发表于 2018-4-15 23:18:19

说的非常好,对写好材料更有信心了

为沙狂 发表于 2021-11-29 17:59:45

《毛泽东选集》中学习怎样写文章:胸中有政治 笔下有乾坤 [修改]

逃生门 发表于 2022-3-29 11:06:24

正在学习《毛泽东选集》,时时被震撼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从《毛泽东选集》中学习怎样写文章:胸中有政治 笔下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