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5 20:50:14

关于创建省百强镇的调研报告

根据沙委函1号文件以及县政协2007年工作计划安排,5月下旬,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凤岗、虬江、青州、高砂及县农办、县统计局等镇(街道)、单位,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沙县重点镇创建省百强的专题调研。7月初又专程到2005年被评为省百强镇第26位的东山县铜陵镇、第95位的永安市安砂镇考察。认真比照和分析,寻找差距,研究对策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p>  一、福建省开展评选百强镇的情况</p>
<p>  1、创建省百强镇的内涵</p>
<p>  省百强镇就是福建省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和发展潜力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总体评价前百名的乡镇。从评价福建省城镇综合发展指数测算指标体系分析看,发展经济是强镇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了,也为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要跻身百强,其核心是加快经济建设。同时,优良的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合理的经济规模与结构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效益的同步,是乡镇赖以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因素。从2005年评比福建百强乡镇看(不含城关镇),在对评价指标数据做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国际上通用统计分析软件程序,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得分,评出福建百强乡镇。</p>
<p>  2、创建省百强镇的构成要件</p>
<p>  福建省评选百强镇指标体系,包含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共有29个主要统计指标构成。(1)发展水平。包括人口密度、镇区人口比重、财政总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企业个数、企业人均上缴税金、外来劳动力比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2项指标。(2)生活环境。有通自来水比例、通有限电视村比例、镇区人均住房面积、生活用燃汽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及文化站个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每万人拥有敬老院及福利院个数、每万人拥有幼儿园及托儿所个数、镇区人均绿地面积9项指标。(3)发展潜力。有人均耕地面积、财政供给人数占乡镇人口的比重(逆)、每万人中的在校学生总数、公路密度、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负债余额比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逆)8项指标。</p>
<p>  3、2005年福建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分布情况</p>
<p>  从综合评分结果看,得分最高的百个乡镇大都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地区。其中泉州市最多,有41个,福州市35个,厦门市8个,漳州市和龙岩市各5个,三明市3个(都在永安),莆田市2个,宁德市1个。评出的百强乡镇主要分布于沿海发达地区,泉州市、福州市和厦门市占全省的84%。</p>
<p>  二、我县重点镇与省百强镇的比较分析</p>
<p>  1、我县重点乡镇分布现状</p>
<p>  我县有10个乡镇,夏茂、青州、高砂镇属于福银高速公路或向莆快速铁路沿线的乡镇,有较好区位、交通条件,其中工业基础较好和财力较强的是青州镇和高砂镇。按照沙委函1号文件精神,选择福银高速公路或向莆快速铁路沿线的1-2个乡镇的要求,委员们建议青州镇和高砂镇可作为我县创建省百强镇的重点镇。</p>
<p>  2、我县重点镇与省百强镇东山县铜陵镇、永安市安砂镇的比较,存在的差距及原因分析</p>
<p>  为了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研组选择2005年进入省百强镇前50名中的东山县铜陵镇和后50名中的永安市安砂镇与我县的重点乡镇进行对比,查找我县重点乡镇的主要差距。</p>
<p>  (1)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我县重点镇存在的主要差距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财政总收入这一指标,2006年铜陵镇、安砂镇分别为1137万元、1636万元,我县青州镇、高砂镇分别为783万元、749.64万元,其他指标比较(详见表一)。&nbsp;&nbsp;&nbsp; <br/><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2006年发展水平指标比较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表一<br/>指&nbsp;&nbsp; 标&nbsp;青州镇&nbsp;高砂镇&nbsp;铜陵镇&nbsp;安砂镇<br/>人口密度(人/Km2)&nbsp;147&nbsp;107.5&nbsp;7252&nbsp;59.55<br/>镇区人口比重%&nbsp;47.86&nbsp;16.3&nbsp;100&nbsp;13.79<br/>财政总收入(万元)&nbsp;783&nbsp;749.6&nbsp;1137&nbsp;1636<br/>人均财政收入(元)&nbsp;559.3&nbsp;435.8&nbsp;213.9&nbsp;909.39<br/>农民人均纯收入(元)&nbsp;5658&nbsp;5248&nbsp;7200&nbsp;5235<br/>人均储蓄余额(元)&nbsp;3550&nbsp;2600&nbsp;5360&nbsp;7142.85<br/>企业个数&nbsp;310&nbsp;194&nbsp;2102&nbsp;613<br/>企业人均上缴税金(元)&nbsp;384&nbsp;310&nbsp;214&nbsp;536<br/>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nbsp;43&nbsp;10.7&nbsp;19.18&nbsp;11.22<br/>外来劳动力比重%&nbsp;21.3&nbsp;12&nbsp;4.53&nbsp;6.88<br/>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nbsp;98&nbsp;95&nbsp;98&nbsp;86.96<br/>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nbsp;23.8&nbsp;5.5&nbsp;85&nbsp;4.28 </p>
<p></p>
<p>(2)在生活环境方面比较。我县重点镇与省百强镇东山县铜陵镇、永安市安砂镇各项指标较接近(详见表二)&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生活环境指标比较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表二<br/>指&nbsp;&nbsp; 标&nbsp;青州镇&nbsp;高砂镇&nbsp;铜陵镇&nbsp;安砂镇<br/>通自来水村比例%&nbsp;79&nbsp;72&nbsp;100&nbsp;100<br/>通有线电视村比例%&nbsp;100&nbsp;100&nbsp;100&nbsp;84.2<br/>镇区人均住房面积(m2)&nbsp;47&nbsp;38&nbsp;27&nbsp;31.37<br/>生活用燃汽普及率%&nbsp;87&nbsp;72&nbsp;95&nbsp;38.79<br/>万人有图书馆、文化站个数&nbsp;0.71&nbsp;0.59&nbsp;0.38&nbsp;0.56<br/>每万人拥有医生数&nbsp;45&nbsp;11&nbsp;16&nbsp;43<br/>万人有敬老院、福利院个数&nbsp;0.7&nbsp;0.7&nbsp;0.19&nbsp;0.56<br/>万人有幼儿园、托儿所个数&nbsp;3&nbsp;2.8&nbsp;5.5&nbsp;1.5<br/>镇区人均绿地面积(Km2)&nbsp;7.6&nbsp;3.7&nbsp;38&nbsp;24.7</p>
<p>(3)在发展潜力方面比较。铜陵镇、安砂镇发展潜力很大。铜陵镇2007年投产和投建水产品加工企业达18家,扩建工业企业17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工业产值比增50%;安砂镇境内有丰富的煤、石灰石、石英石、锰等矿产资源,企业税性较高,投资11.2亿元,年生产400万吨的水泥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各项指标较接近(详见表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发展潜力指标比较表&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表三<br/>指&nbsp;&nbsp; 标&nbsp;青州镇&nbsp;高砂镇&nbsp;铜陵镇&nbsp;安砂镇<br/>人均耕地面积(亩)&nbsp;0.67&nbsp;1&nbsp;0.0095&nbsp;1.19<br/>财政供给人数占乡镇人口的比重(逆)%&nbsp;2.3&nbsp;1.65&nbsp;0.41&nbsp;0.65<br/>人均科教事业费支出(元)&nbsp;236&nbsp;168&nbsp;37.7&nbsp;27.79<br/>教师负担学生人数(逆)&nbsp;13&nbsp;8&nbsp;16.7&nbsp;9.27<br/>每万人中在校学生总数&nbsp;1943&nbsp;607&nbsp;1483&nbsp;737<br/>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元&nbsp;7600&nbsp;8000&nbsp;200三、我县重点镇创建省百强的建议 </p>
<p>  通过比较分析,我县重点镇在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经济实力不强。为此,委员们认为,我县重点镇要跻身省百强,其核心是发展壮大经济,关键是协调发展,并建议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p>
<p>  1、坚持调优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做大经济总量</p>
<p>  为增强我县镇域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必须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积极发展乡镇民营企业,使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专业市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培育特色产业集聚区,有效地促进镇域产业转为特色化。青州镇要做强做大化工、造纸、竹凉席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加大化工、造纸两大行业技改投入。如青州日化依托产学研,加大新产品研发,创优品牌,争取申报全国知名品牌。高砂镇要充分发挥循环经济、硅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作用。要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拉长上下游产业链,实现硅化工集群效益,建成硅化工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产业园区。要抓好高科橡胶循环经济项目,努力设立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要扶持和引导东来装饰、福建生态园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经过几年努力,使镇域经济质量上档次,实现级数式发展。</p>
<p>  2、坚持协调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三大产业同步发展</p>
<p>  青州镇、高砂镇要利用现有的交通、区位优势,以产业为基础,建设、改造、提升商贸、小吃、酒店等服务行业,大力发展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仓储业,抓好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搞活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高砂镇可利用运输业较发达,三明—福州运输业的70%为高砂人经营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青州镇可利用沙县正在规划建设闽西北现代临空、临铁物流集散地的优势,加快建设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农副产品、化工仓储中心,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在建设小城镇、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要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增强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镇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从而为我县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机制和体制上的保障。</p>
<p>  3、坚持因势利导,政府推动,为镇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p>
<p>  我县乡镇民营经济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政府在指导镇域经济发展方面,应坚持因势利导,努力为乡镇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允许试、允许闯,调动农民经商办企业的积极性,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政府要出台一些举措,如加快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动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打造“信用沙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财政体制方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现行财政体制。为调动重点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对重点乡镇倾斜,能否采取按新增税收按比例分享等办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促进乡镇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p>
<p>  4、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增强镇域经济基础</p>
<p>要始终将稳定发展农业放在重要地位,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增强乡镇经济基础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着力培育镇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品牌农产品,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效益农业,作为我县发展农业的突破口。努力形成竹业、果业、烟叶、畜牧、水产、特种农产品等各具特色的农业多样化经营的格局。如青州镇要大力发展毛竹生产基地,建立毛竹丰产片,提高毛竹效益,要抓好果园改造,<br/>&nbsp;<span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0%">&nbsp; </p>
<p><font face="Verdana">努力培育种养大户。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顺利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有的直接起着兼组织生产、销售、传授农业技术的作用,有的在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起中介服务和桥梁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则带动一方农户发展生产、完成销售、解决劳动力就业等。在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作用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减少千家万户的经营风险,使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效益农业的发展得于顺利实现。三是搞活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自愿原则,积极开展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流转,使农户手上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形成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由此促进连片综合经营耕地、山地和水塘千亩以上,形成花卉、瓜果、蔬菜、水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场。如高砂镇永加三高农场,增强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了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为我县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表率作用。</font></p>
<p><font face="Verdana">  5、坚持全面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要确立经营城镇的新理念,运用市场机制的新手段,培育多元化的投资新主体,实施一系列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改革新举措,以县城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非农化程度。继续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村建设,组织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加大整治村庄环境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对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乡镇文化体育设施方面,近几年来,上级各有关部门对乡镇文化体育设施逐年投入加大,但镇村两级文化体育设施发展还是很薄弱的。委员们建议,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方面应向争创省百强的乡镇倾斜。</font></p>
<p><font face="Verdana">  6、坚持讲求实效,理顺统计关系,完善健全工作领导机制</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委员们建议,县镇二级政府要成立进军省百强镇的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细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县财政局、经贸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做好有关工作的指导。为准确收集、统计重点镇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首先统计人员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业务学习。熟悉指标含义和规范统计口径,并增强责任意识。其次是各职能部门,尤其是经济职能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统计。理顺县级部门统计和乡镇统计的关系。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牵头召开一次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的座谈会,针对不同部门负责统计的相关指标,进一步明确职责,统一统计口径,分级把关,确保数出有据。如按属地原则,将依托省地属企业发展的独立法人单位的产值、税收等指标纳入镇域经济进行统计;在财税统计方面,乡镇财政总收入指标要按统计统一口径体现中央级部分。再次是进一步理顺乡镇统计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强化农经办的综合统计职能。由主要领导负全责,严格审核把关,既审核经济指标数据,又审核社会指标数据,既审核单项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又审核全面指标数据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真正做到数出一门。最后,进一步完善县委、县政府对乡镇的考核,既分条考核单项经济和社会指标,又按块统一考核综合指标,将综合实力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br/></p>
<p></font></span><br/></p></span>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创建省百强镇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