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提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非公经济及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全市中小微企业已达 1.91 万家,个体工商户达 15.89 万户。广大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是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为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跨越崛起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融资难,资金严重短缺,部分企业出现严重生产经营困难。中小微企业活则全局活,中小微企业兴则全局兴。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我们认为,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金融机构因素。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贷款“歧视”现象。他们愿意信贷“批发”,而不愿意“零售”,因为“零售”给中小微企业放贷的平均成本要比“批发”给大企业高很多。因此,银行乐意贷款给大企业。二是企业内部管理因素。部分中小微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品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三是政策及体制机制因素。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缩减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加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机制创新不够,缺乏针对中小微企业金融产品,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状况,需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形成合力,全力攻坚。为此建议:一、及时解决当下的融资难题目前,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十分旺盛。但是,在国家实施稳建货币政策大背景下,银行基于融资风险、资金有限、资金回收周期等问题考虑,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将持续趋紧。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果仅仅指望一家或几家银行来改变融资大局,很不现实。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金融创新,由政府牵头组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通过“抱团”,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满足各类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二、推进金融部门加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一是推进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单独考核机制将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增速做为考核银行的重要指标,与领导班子职级和奖惩紧密结合。二是加快建立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借鉴东部沿海省份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和再
担保机构并大力扶持社区中小银行、小额信贷机构做法,加快建立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实际的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各级财政要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贴息。三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行为,采取返还部分所得税办法,降低其融资成本,从而降低其贷款利率,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以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三、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质上是总量调控下的结构性问题。一般而言,融资难现象在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国家宏观调控重点领域更为突出,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的优质企业融资相对较易。因此,广大中小微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财务管理,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并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转型发展,以此解除低端锁定的现状,解决融资难问题。四、切实降低融资成本一是降低抵押成本进一步降低土地价格评估费、房产价格评估费、公证收费、继续利用同一抵押物申请抵押贷款续期收费标准。二是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可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协会商会互助基金,依托行业协会商会成立担保公司,通过商会担保及反担保体系建设,推进中小微会员企业在金融机构融资问题的解决。三是进一步规范金融业务规范银行的中间业务,取消名不副实的贷款咨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收费。规范银行吸存行为,避免银行为增加存款而要求贷款企业完成较高比例的存款。五、加快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经信委、工商联等职能作用,加快构建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者等牵线搭桥,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方位金融服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