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沙布夏
前两天,去沙布夏走访看望了脱贫攻坚结队帮扶特困户江村。沙布夏是吉汝乡最边远的村,海拔有 4000 多米,人口约 600,与琼洁、浪卡子县相邻。下午两点半多吉师傅便来接我,多吉是后勤中心司机,今天很高兴,因为沙布夏村是他的家乡,只是工作后将家人接出来了,便很少回去。车子出城向西,很快就转入吉汝乡一条砂石路。吉汝乡人口有一万多,这两年因为修卓玉水库,南端的几个村施工车辆很多,路基压烂不少,路面坑坑洼洼,越野车一路颠簸摇晃,扬起一溜尘土。沿途树叶大都落尽,剩下光杆树枝;山体都是褐色,石头风化,形成不足半尺厚的土层,上面长着各种草,因已入冬,都已枯黄,远远看去,便以为是石褐色。车行一个多小时,到了沙布夏村委会,村第一书记听到车响,跑了出来。这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名叫邓飞阳,是吉汝乡干部,被派来任第一书记。看他样子,皮肤黝黑,有种沧桑感。在他介绍下,我进了村部院内,另有 2 男 2 女四个年轻人,他们是市铁塔公司派过来的驻村工作队。看到我来,都很高兴。与他们简单座谈,得知村部海拔 4300 多米,平时五个人都在这工作生活,晚上很冷,一个月前就烧牛粪取暖了。在他们找资料的同时,我看了下厨房,锅里有几个煮好的土豆,灶台上放了些面条和鸡蛋,这些就是他们平时的主食了。在邓飞阳的陪伴下,我们一起前往江村家。江村家在五组,车行十分钟,又爬升 200 米,至 4500 米海拔,再下车步行,明显感到比县城温度低些,呼吸也更粗重。约五分钟来到一座藏式小楼前,到了。院内晒着牛粪,并没人。小邓喊了两声,带我进屋,一楼进门的房间整齐的码着些牛粪饼,还有二三十个蛇皮袋,其中有一袋用了一半,是黄色玉米渣,用来喂牛羊的饲料。爬上陡峭的木质楼梯,上得二楼,屋内物件摆放整齐,收拾得很干净,主人笑着迎接我们。江村是个 50 多岁的妇女,她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江村夫妇俩人很热情,又是打酥油,又是摆肉干,还拿出昨天做的饼招待我们。肉干是冬天杀了耗牛后,将其挂在屋内阴干风化而成。实质上是干生肉,我拿了一块,很轻,水份完全没有了,掰一块,味道不错!我又试了下饼,有淡淡的麦香味。通过聊天我知道,他们家原来确实贫困,但通过这几年的帮扶,改善了很多,家里 5 口人,2 个生态岗位每年有 7000 元,1 人外出务工 21000 多元,家里有 7 头牛、2 只羊,年底准备杀头牦牛,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老大明年就
毕业了,准备让他考公务员……和他们夫妇聊天,他们不时地说: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习主席。聊了许久,我起身告辞,夫妇俩热情地送我,仿佛是老朋友一样。一路回程,两边山很高,多吉告诉我,夏天草长得很好,牛羊很多,这里虽然很偏远,但人特淳朴,个个勤劳善良。特别是这几年扶贫力度加大后,出村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原来出去一趟得走大半天,现在好了,外出务工的也多起来,家家条件也好起来,现在院子都干干净净,藏族传统也保持得好,一年到头没有治安问题,他很怀念小时候放羊的时光。在他的絮叨中,我回望小村庄,已退隐在群山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