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我与逢九的岁月

[复制链接]
文秘114 发表于 2009-8-21 08: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我与逢九的岁月

- n) Q: P: X/ u5 K p

 

7 ~1 @$ G, e% O+ t% H! J7 |

马长冰


/ n7 Q% L1 G% `% b, Y; X

  1949年,我10周岁。

0 W9 n1 P0 s4 h; S4 `, G; z! v9 x

  1949年8月17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城,我在家乡的山上放牛。进城卖菜的乡亲回来说,国民党军队跑了,解放军来了。我们才知道解放了!卖了菜的乡亲得到的纸币“金元券”都是废纸。

9 M$ F8 o8 h0 A [2 Z( F

  我们家世代文盲,务农。父亲出生于1894年夏,这一年他满55岁,是老农民了。母亲在福州发生瘟疫的两年前病故。父亲以种点山田和饲养乳牛养家糊口。二姐是主要助手,她也才12岁,弟弟年幼,所以家里对外的活动多是我去参加。

: Y8 Q6 C+ y% ]1 a& A

  10月1日共和国成立那天,我辍学在家,代表全家到福州北郊的新店小学集会,庆祝共和国的诞生。我拿着写上标语的彩色纸旗,听广播,喊口号,跟着队伍游行。这是头一次参加大型集会。

" a6 a4 ^# R1 n8 l

  

/ k+ Y Z$ _& n1 A) ?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10年。

# o' h ?- x2 V. T! h

  1959年,我在福州第七中学高中毕业,考上北京大学。幸运的是,福州刚刚开通火车,我们是第一届可以乘火车出省上大学的;恰逢国庆10周年,到北京还参加了国庆10周年庆典,参观了北京新建的十大建筑。

& T1 s% {2 j" K4 y- i

  国庆节那天,一大早从清华园乘火车进城,10点开始庆祝游行,晚上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联欢晚会。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靠近天安门,晚会集中在金水桥前、西华表底下。一天两次近距离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我们从农村出来的青年来说,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4 M( Q" ~8 z9 J3 T1 F

  福州七中是北郊的农村中学,我们是第二届高中毕业生,大约100人。高二的时候,我们参加了修筑寿山公路和大炼钢铁等等的长时间的强劳动,高三的时候还是很认真地学习功课。我们高考成绩大概也是不错的。那年进京上学共有9人,受“按需分配加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的影响,考上清华的4人就有3人学电机。

# [) @ w2 |) q* n* E/ x

  后来我知道,那几年福建省的高考可是全国有名,被誉为“高考红旗”。我们显然是“高考红旗”的受益者。虽然对“高考红旗”见仁见智,据我后来所闻,查看资料,撇开“红旗”称谓,还是有许多值得肯定的、难得的经验。

: C3 P( q+ N# G' L# ~. h, u

  “高考红旗”跟时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的王于畊分不开。王于畊是当时福建省省委书记叶飞夫人,虽然位高权重,可是她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平易近人,有口皆碑。她同全省中学校长都是熟人。福州第三中学的杨校长英年早逝,翌年的清明节早上,福州三中教师前往扫墓,远远看到墓前有两个身影,近处看到的是王于畊和省委书记已经先到了。王于畊厅长是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模范。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有的教师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没有那么单纯,但王于畊能大胆使用他们,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为教学骨干。那时,校长大会、教师进行高考评卷,都住在最好的宾馆(当时称作省委交际处)。

$ g( u# ]$ l3 R* W

  王于畊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模范。当时学生劳动比较多,她既抓劳动也抓学习,而且亲自到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抓典型经验,亲自抓教学研究,亲自总结福建省的教学基本经验。1960年2月,全省召开第八次中学教育会议,总结福建省全面提高中学教育质量的经验,王于畊作了长篇系统的报告,在分析了中学语文、外语、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学情况后,总结了三条:第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第二,认真搞好复习巩固工作,是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第三,教育学生持续不断地刻苦用功,并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她强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于科任教师认真备课,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四熟悉”——“熟悉教学大纲、教材;熟悉学生;熟悉生产劳动和国家大事;熟悉教学方法。”当年总结的福建省教学基本经验,比如“狠抓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吃透两头(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单元过关,年段过关”, 在当前仍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资借鉴的,尤为可贵的是作为教育厅长的王于畊,能够亲自抓教学工作,抓教学研究,抓课堂教学质量。

* S: h3 X4 U9 x& k0 r" o+ E

  1959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全面提高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的社论说:福建省今年报考高等学校考试及格的学生达到62.8%,而1954年仅占5.6%。

6 B2 V$ y$ R# N1 o! F6 ?+ M+ n! B

  过去对“高考红旗”有些非议,其实对“高考红旗”的内涵是有误解的,以为只是单纯的“高考升学率”。 我从《福建教育史》中发现:一、“高考红旗”指的是高考及格率。二、当时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录取线。三、福建省的高考及格率从1954年的5.6%提高到1959年的62.8%。及格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无可非议的。由于福建省高考及格率全国第一,又是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录取率也就水涨船高,并不为奇。

* W0 b3 b; G+ V/ h3 S

  其实,当时处于沿海前线的福建省,还有“扫盲”和“推广普通话”两面“红旗”。省委书记亲自动员推广普通话,效果甚佳,使方言众多的福建省在菜市场上基本能够进行交流,这为福建省多方言区的各项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环境。作为福建省第一夫人,王于畊充分发挥了这个优势,为福建省的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 U' ^+ ]( c( u$ G6 a) @+ }: e

  这是我在1959年的亲历、亲闻和感想。

, ~5 d" y- ~' _* R. y7 v

  1969年,非常岁月,我在上海某中学任教。

! K2 m: K5 C8 O5 |" t' w

  1969年刚刚“复课闹革命”,接受初一班主任,教数学兼政治课。功课没什么要求,不乱就好。那时,经常要带学生到农村参加生产劳动。下乡劳动可麻烦了,要管吃喝拉撒睡。实际上没活可干,冬天女生晒太阳聊天,男生“闲则生事”,夏天河塘游水会死人。管理松了容易闹出事情来,管严了犯“路线错误”会挨批。那日子可不是好混的。

6 |" ^7 z, `+ x0 z6 {# e

  

* k2 v5 ~5 L1 Z9 z2 U

  1979年,知识分子迎来了阳光明媚的春天。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三个年头。

7 j8 z( v0 z( c* Y1 F

  我在母校福州七中的讲台上继续教学,恢复高考以后就始终担任毕业班的数学课,兼点行政工作。1979年开始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我们在礼堂(兼食堂)举办高考补习班,大约300多人听课。当时福州七中的教育质量受到全市的好评,到学校参加高考补习的人数很多。大班讲课,师生情绪很高,补贴很低,无怨无悔。

, z# b/ N, r# u6 O& Z/ k

  这一年,我还参加福州教育学院的数学中心组活动,参加高考评卷工作,是文科数学评卷负责人之一。这是头一次参与社会活动,得到池伯鼎等名教师的指点,受益良多。  

" n5 O X' F: Z' }- p

  1989年,我已经在教育厅干了5年。

5 t0 [: k, n! [0 N3 }/ Y! K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全省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是具体负责“普九攻坚”工作的,主要是改善小学办学条件和扩大初中规模。

; B' M. E/ G! Z

  1989年在《教育评论》杂志发表《对办好福建省普通高中的基本认识和构想》,阐述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及其意义。后被收入《当代福建教育的环视与前瞻》一书。在《福建教学与研究》先后发表《克服短期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学额的重要环节》和《明确指导思想,搞好今年小学毕业考命题工作》,强调提高教学质量,掌握命题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由此也开始对考试命题的思考。

) h# ^7 I, ^* V# C8 r; E

  这一年,父亲以96岁高龄辞世。

0 M( n7 t ?2 c- B% v. v$ g

  

; O3 _3 `+ n; `! X, }# \* C

  1999年,福建省刚刚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

& E8 y9 _6 @7 Q G

  在“普九攻坚”中,我走遍了全省所有的县市,主要是在各地农村,促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巩固学额,兴办特殊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艰巨的是普及初中教育。经过全省上下艰苦的共同努力,成功地打了一场“初中建设翻身仗”。1999年,全省初中在校生从1990年的89.38万人发展到197.79万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7.03%,1999年全省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36%(这项指标曾连续5年列全国第一)。完成了初中建设翻身仗的宏伟目标。在福建广大农村,“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是校园”,在当时成为有目共睹的现实。校园也成为当地受灾时的避难所。  

4 ~- {- k1 f! u$ T) [' g3 y

  2009年,退休。

$ n- x6 Q8 ]0 N1 C }# x) I

  开始了另一种忙碌生活——添置了数码相机,准备走遍福州的各个景点,拍摄照片,制成配乐幻灯片;整理网页和博客文章、图片,编制电子自选集;到北京大学参加数学力学系同学组织的入学50周年纪念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54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