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 页
文 库
最 新
藏经阁
学员区
问 答
演播室
秘 途
政 道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主题教育
党课讲稿
有奖征文
最新回放
往期分类
热门课程
我要试听
报名加入
新手教程
悬赏求助
交流记录
老秘笔谈
老秘日记
好词妙句
文秘杂谈
学习体会
领导讲话
民主生活会与述职
演讲致辞
遴选考试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
《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
《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
《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
《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
和谐社会
›
社会事业
›
广州日报:以专业化养老为“空巢”尽孝
返回列表
[劳动就业]
广州日报:以专业化养老为“空巢”尽孝
[复制链接]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11-3-5 08: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可行的养老办法是将老人托付给社会服务组织,由他们依赖现代科学技术来照顾老人,不但可以以规模化的经营和服务节约资源,还可以使老人得到精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专业服务。
随着“两会”召开,各种民生话题引起热议,其中就有老龄化中国面临的养老问题,尤其是老年社会服务的问题。据《广州日报》近日报道,对于“全国城乡空巢家庭超五成”这一社会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认为:我国城市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将减少,如何照顾好这些空巢老人,完善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重要问题。
关于“空巢”现象,相当一部分人作出的价值判断通常都是负面的,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平心而论,“空巢”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更主要的是,它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其最终表现出来的好与坏,其实是政策应对是否得当的结果。
当一个社会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时,经济逐渐繁荣,社会也在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当代中国的“空巢”现象主要成因有二:一是人口流动频繁。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大环境下,就业机会跟着资本跑,劳动力跟着就业机会跑,而跑不动的老年人就“留守”了。这种现象,不仅在农村,在城市里也一样,而且即便是两代人同在一地,也往往不同住一处。
二是追求私人空间。人们追求拥有私密的个人空间其实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子女不与老人同住,有时不但是子女的意愿,相当多的老人也愿意营造一个自己的“二人空间”。代沟的存在是必然的,分开居住,可以避免很多矛盾。理想的居住方式是住所相近好照顾,但不共居一处惹烦恼。
这会引起一些猜想,譬如不在一起住,就有可能会在老人发生意外时,孩子不能及时赶到。其实,子女能够招之即来的愿望,在当代社会里还真不容易做到。即使在一起住,中青年人大部分时间也都用在工作上,并不能如农耕社会那样绕膝承欢,孝顺父母。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老人托付给专门的老年社会服务组织,由他们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来照顾老人。这样做,不但可以以规模化的经营和服务节约资源,还可以使老人得到精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专业服务。
当然,专业服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这需要在社会服务支持下的居家养老。老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包括家庭中、社区中和人际关系网络中,而由社区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生活照料和组织他们开展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这类老人可以达到90%以上;第二类是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应该住进专业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由这些机构向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和生活服务。这类老人可以达到5%左右。还有一部分老人,收入较高,他们可以选择一些高档次的服务机构帮忙他们安排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譬如像“候鸟式”、流动性地在全国择善或择趣而居。这部分老人也可以占到5%。
老年服务机构必须强调非营利经营。据估计,全国老人中70%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支付能力有限,何况我们的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还不理想,使老人有后顾之忧。
总而言之,以“成本核算,收支相抵”为服务机构的经营底线是合适的。如果草草地把老年服务交给市场,那么最终可能只能满足一部分有支付能力的老人的需要,而大多数老人则晚景凄凉。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抢沙发
千斤顶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化宁秘书
版主
0
关注
5
粉丝
573
帖子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300x180 AD
排行榜
日
周
月
作者专栏
19469
秘途杂谈
6657
释然
老秘网客服
4158
老猫
老秘网微信公众服务号laomiwang,扫一扫老猫头像即可完成订阅。
2827
大明老秘
2229
中国老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