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
& P" ^4 v, @) y* J6 B: \: ]1 p6 b- O% R0 `+ S
公文写作允许使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吗?
& f5 x. \, [( K8 n' j4 P1 |: h) d) i3 y3 }: t
老秘观点:7 \5 e g) O$ u4 D9 f2 {* F- r+ {7 ?% D
! _0 i# j( f/ p! V
允许。以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例,作者在分析到小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分人时,有这样一段话: ; U! c: M: z+ `( u* _- h3 H0 m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剩余。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态度。”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5页。)
( |' s6 W5 B, {! M7 R这段话比较典型地把公文用语的庄重性与生动性融于一体。在突出使用书面性词语(如“体力”、“脑力”、“余剩”、“观念”、“妄想”、“地位”、“受人尊敬”、“怕官”、“怕革命”、“颇”、“取”等),增强了公文庄重性的前提下,作者又巧妙地使用了群众性的口语及夸张的修辞技法,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公文语言的感染力。 ! x2 _2 S. M! H) U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