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x* i) W. T- B/ h2 ^" \& H R 众所周知,“110”值班室时基层派出所最忙碌的一个岗位,也是对法律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一个岗位,从始至终一直在这个岗位工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工作的出色,于是,我决定将“110”值班室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设计了文章的结构,整篇文章分成三大块,每块内容设计一个小标题,分别是:+ ]1 E* W9 B6 u* ~; V% u4 X2 z! l* S* j% T+ n3 L9 e. z
2 R2 i; h3 C, h5 Z) m“公职律师的身份让她以开始就被留在了‘110’值班室,她笑称:这是对她的特殊‘关照’”。. l) @3 x3 [& _! d# V* t, a8 O7 y* E- R
“一周之后的轮岗,她再次被要求留在了这个繁忙的岗位上,她说,看来,这份‘关照’还在继续”。
. m8 u* q( J: Q3 _“最后一次轮岗的时候,她没在轮岗的人员里面,派出所的民警说,×大姐的这个岗位不用动了”。: Q6 \' y4 Z/ v8 w! c; N# ~
3 G2 C: `! `1 {9 s9 q$ ^- Z( P" D! P0 x, o% O3 l0 F* h6 ^% r8 A$ e7 J5 d/ {( {* S* T
这三个小标题一再突出在如此重要的岗位上工作了一个月的这名公职律师的工作一定是相当的出色,看似并列的结构,其实有层层递进的含义在其中。为什么能一再被要求留在这个岗位上呢?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又体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补充,也就是说在搭好“骨架”之后该充实文章的“血肉”了。- x! s( Z* v# U9 g) B1 a! ~+ j6 `4 ?, a0 _) G3 l-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