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1 t, }' v; j. T7 ?0 y; M* n 常言道,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1 U, [4 I+ a
工作计划具有导向、督促和鞭策作用。如何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本单位和部门的工作计划是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N5 L) b! x0 A: m {. }$ E
关键词:工作; 计划;编制 , y& r, O9 w- w8 p0 X
孙武曰:“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其实,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无论办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个打算和安排。做事无计划,急时无头绪。" E: A3 U; l6 l$ D
工作计划是一种事务性文书。如何编制合情合理、科学可行的部门或单位工作计划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g# H% N! t0 ~: X" S+ a
一、工作计划的特点! ^% r f% V" \
工作计划是一种事务性文书,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预先提出目标措施、及进度安排的文书。简而言之是指单位或部门将来做什么事。
: e) s2 w. m' \) j2 x/ C& |# P* q 1预见性。预见性是计划的最显著特征。计划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等,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的在行动之前对工作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等作出的预先安排和部署。, O$ b/ o2 u3 t; x: q; }- k' v' |& e
2.针对性。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工作计划是本单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制定出来的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任务。# D' `: b- q N# e" z& ]4 n3 k2 h3 w
3.可行性。工作计划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幻想和梦想。可行性是工作计划的核心。如果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则工作计划就成为一纸空文。# }1 U* J- A- l/ G8 _/ G
4.约束性。工作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对本单位或部门全体人员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必须按照工作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6 E0 M# d- h# x$ \
二、如何编制工作计划- N, l/ M" Q; u3 P2 m
1.编制工作计划的要求。; _* H$ e% H: E0 E
(1)收集材料,准备充分。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编制工作计划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材料就没有工作计划。材料是构成公文的要素之一。凡是在公文写作中用来提炼主题和表现主题的事实和观念,都是材料。没有材料的支撑,主题无法成立,更谈不上有什么说服力。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在编制部门工作计划之前要全面收集相关材料。
1 z4 h4 t2 q: D: z" ]* Q 主要包括:
; q; D4 t2 a0 T/ Z 一是法规材料。我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收集法律法规材料重点是新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等。- P6 J. S' W, t7 G/ e9 K
二是政策材料。政策是指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党和国家根据需要制定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积极财政政策、遏制通货膨胀政策、房屋宏观调控政策、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等。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职权行使管理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如:根据《宪法》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行使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职权。如:《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公安机关主管国家治安管理工作。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除此之外,根据需要还需收集历史材料、事实材料等。; @+ I+ `5 ? S" b, t
(2)知晓要求,明确任务。即本单位或部门需要做什么,明确工作任务。一是法规要求,明确法定任务。如:用人单位须依法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支付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于 2011年 7月 1日生效实施。
( \+ t- m9 R, X$ A- j 《社会保险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二是政策要求,明确政策任务。如:节能降耗政策,我国政府承诺“十一五”期间实现单位 GDP能耗降低20%。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 2009年、2008年、2007年及 2006年的单位 GDP能耗分别下降了2.2%、4.6%、3.66%和1.79%。如果完不成降耗目标,将引发国际上对中国未来能否如约遵守低碳减排承诺的担心。中国政府强化了对“两高一资”产业的限制。为此,许多单位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本部门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和要求。三是上级和主管部门要求,明确上级规定的任务。在我国,任何单位或部门一般有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自律组织,它们在管理权限内给下级部门或所属部门下达工作目标和部署工作任务。9 }1 O4 a! H1 k& R2 a% N) i& T
如: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等。2010年 4月 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提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此,在我国各个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专题活动。四是单位要求,明确单位规定的任务。为了顺利完成法定任务、政策任务、上级党政和主管部门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分解工作任务。, o$ [$ T( L. d0 [( ?/ n
(3)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编制工作计划特别要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科室,即责任主体明确,防止推诿。中国有个著名的故事 ——和尚挑水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四个和尚要水喝。其寓意是:办一件事,如果没制度作保证,责任不落实,人多反而办不成事。1 j, M( m# ~1 H8 M4 j
此外,工作任务责任还要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岗位,防止责任不明和相互扯皮。' Q" E+ O g, v% v4 ^# x
(4)措施具体,切实可行。即是指为了顺利实现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采取的方法、手段。主要包括:制度、技术、物资保障等方面。
: A( y1 a, y0 i* V: u 如: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人力、财力和后勤保障等。措施要具体,即具有可操作性。切忌说大话、空话。3 Z7 ?& d* U7 P- ~
如:对职工进行理想教育等。" U1 f" W( v! q3 `8 ]
(5)进度适宜,安排合理。即一定期限内完成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日程进度要适宜,强调工作质量,做到进度和质量的统一。安排要合理,确保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浪费时间和资源。; h" Q* U( v1 o2 ?7 a: F2 ^
2.编制工作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 Z9 v/ k7 \' C- ^ (1)语言简洁,准确使用语言文字。语言要求是:简洁、准确。简洁是编制工作计划语言的基本要求。文字要简炼,篇幅要短小精悍。选用简洁的词语,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不穿靴戴帽,不抒情,不描写。不说套话、空话和废话。准确,即语言表述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逻辑,即概念明确,判断和推理正确而恰当,同时还要符合语法修辞的规范。0 D! O& D3 Q8 S" z& B) ?
(2)注意变化,适时修正。工作计划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修改和废止。常言道,计划不如变化。因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变化要求变更、不可抗力以及制定工作计划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工作计划不能实现,部门工作计划也应随之变更、修改。
1 k- ?* I2 O' l6 m (3)表达形式,一目了然。工作计划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较适宜的表达方式是要点式和表格式。/ W# `! W. g- [. A8 `4 A) A
要点式,即条款式。如:某学校2011年教学工作计划摘要:一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力争增加 4—7个本科专业。二是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三是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优先选用 21世纪教材或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
/ B; M" f) \, c5 |8 a. D- k# ` 表格法,即用表格的方式表达。
! b! ~+ t! H1 i9 }; c2 \ 如周工作安排表、月生产任务表、年工作目标分解表等。作者:李泽忠 办公室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