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4 Q8 ?8 N7 @0 V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言谈举止也各有不同.而要想达到良好的传播,沟通效果,一是需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看看该说什么;二是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想想该如何说.秘书人员在起草文稿时,要把握好两次"角色转换":一是由秘书人员到组织(领导)的"角色转换",二是由组织(领导)到读者或受众的"角色转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0 D0 }7 o$ r2 u6 G. h ) {6 P/ E) A( j7 L& @' b1 r+ U8 S
一,把握好由秘书人员到组织(领导)的"角色转换",是秘书谋篇布局,动笔写作的重要前提." ?7 i# J8 a; |- B1 G2 J6 s7 c
4 g1 h; J5 H# T; N' g- m在影视表演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叫"入戏",就是要求演员尽快进入角色,将自己的身心同剧中人物的身心融为一体.演员入戏了,表演就真实,自然,作品就会有吸引力和可看性.秘书人员撰拟文稿是"奉命写作",是"代人立言",这种写作活动表面看来与一般的写作活动一样都是个体性劳动,但当秘书人员接受撰写任务进入写作过程之后,他就是代表组织(领导)行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组织的意图,而绝不是单纯的代表自己,不是单纯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抒写自己的情感,意志.因而,秘书撰拟文稿一开始就要转换"角色",尽快"入戏",站在组织或领导的立场和角度调查了解,思考问题,谋篇布局,组织语言.) G) C8 l' _8 e- u2 s( E
- _ C. h. I- ?. ~2 C6 [$ d
再比如,撰写请示,报告等上行文时,秘书人员就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自己是受文领导,看到文稿中请示,报告的事项会有什么反应?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文中请示,报告的事项是否会得到批准和认可?……站在上级机关和受文领导的角度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有助于秘书人员完善文稿,文件发出后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在这方面,我国古代上行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就值得我们借鉴.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唐代陈子昂的《谏用刑书》等着名"上书",都是封建时代臣下对君王进谏之言,内容涉及国家大政和复杂而敏感的政局,作者都承担着关乎身家性命的巨大风险.这些文章之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在行文中很好地把握了受文者的心理脉络,站在受文者的角度分析阐述,遣词造句,使受文者体会到了"其言谆谆,其情切切,其心耿耿".●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