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于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常见的顿号误用情况有:7 ]# a( T- W2 d/ U9 O U8 q
+ v! q, G$ n0 h8 \6 z: G8 }* O
一、连词前误用顿号。如:“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 二、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如:“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应将“淮剧”后的顿号和“黄梅戏”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I1 r1 u; Z8 x7 t/ D" c" V
* z8 E) e4 {, K# Z' D( [! ?5 e5 k
三、概数误用顿号。如:“文件流转过程中在某个领导手中停留一、两天是很正常的。”——例句中的“一、两天”是邻近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应改为“一两天”。如用顿号,就成了两个并列的数字,不符合表述的原意了。% ~7 z6 o" D, }6 a5 y
& Q' O+ S% x- w! W
四、集合词语误用顿号。如:“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是并列词语,但相互联系紧密而又为人们所熟知,实际上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集合词语,中间不应再用顿号。像“中西部”“大专院校”“师生”“司乘人员”“科学技术”,都是如此。
4 i+ `4 j* d% V. _% [4 h! v% a& ]3 ~. ?8 q
五、分句之间误用顿号。如:“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不是联合词组,而是两个分句,分句间应用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