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官要官”现象是当前干部工作中的一种十分危险的腐败现象。“跑官要官”现象的滋生蔓延,给我们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一是歪曲了用人导向。跑官者有官,要官者得官。不少干部认为,辛辛苦苦干上三、五年,不如偷偷摸摸跑他三、五天。二是侵蚀了干部肌体。跑官要官者,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秉性修养如何、工作作风如何,从其偷偷摸摸地既“跑”又“要”中即可洞察一切。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干部队伍,无异于害群之马,势必影响并带坏更多的人,侵蚀整个干部队伍肌体。三是滋营了腐败温床。跑官要官者与封官许愿者很难想象其中没有利益交易与利害往来;跑官要官者跑官要官,就得给钱送礼;封官许愿者得钱受礼就得昧着良心办事。跑官要官者每每得逞,就期冀有更大的收获,变本加厉也就不足为奇。四是损害了党风。跑官要官,封官许愿,就如同买官鬻爵;钱可买官,官可卖钱,权钱交易势必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干部的形象。
* t' J0 ]5 l3 \7 o1 w: H2 n; t* [( D
跑官要官者,之所以跑官要官,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觉得当官者有利可图,不是想的为民办事,他们一旦进入干部队伍,想方设法为自己捞取好处和利益,哪有精力为民办事,为民请愿,而不为民办事,不为民请愿,这样的干部有其何用,要其何能?!为了加大对跑官要官现象的打击力度,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有效的措施,严厉惩处跑官要官、封官许愿歪风邪气。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要彻底荡除这一现象,并非一日之功,必须从解决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入手,标本兼治。 3 Z) W |- n! n6 g; @& D% _# ?
0 I2 `/ V: J7 i$ J9 w: X! o5 X2 W一是“跑官要官”者非同于“毛遂自荐”者,其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去甚远;必须明察秋毫。跑官要官与毛遂自荐,两者尽管都是向上级自荐,但其表现形式大相径庭,求职动机也黑白分明。毛遂者,恃才恃能,心怀坦荡,赤手空拳向上级推荐自己,为的是希望上级给予自己提供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目的在于效力为国。而跑官要官者,常常是无德无能,心术不正,曲意逢迎,甚至利用金钱财物等手段,打通关节,搭桥铺路,为的是自己能从低处往高处爬,从小地方往大地方去,从穷处往富处走。
% `! R1 B5 @( v7 _8 Z$ U
8 C4 G; L7 u) r; K二是跑官要官者,之所以要“跑”要“要”,关键在于在他们眼里为官者有利可图;必须正本清源。在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为官,荫及子孙。当今社会,确实也有不少干部沿袭着封建社会的陋习,倚权仗势,贪占挪用,无所不沾地撰取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常常是一人为官,全家富足,十年为官,终生享用。跑官要官者正是看到了这一部分为官者有利可图的一面,于是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跑要。
1 v2 Y8 C, G0 b, K0 P4 y# C
6 }: |7 e# E0 o9 C" y; c; B9 I2 ^. P三是跑官要官者常是“以共产党的钱,买共产党的官;用共产党的官,攒取共产党的钱”;必须加强廉政监察。近年来,在不少部门和单位财国收支明细中,我们往往看到和听到什么“关系费”、“招待费”、“礼品费”等等。且不访问 “关系费”、“礼品费”怎样,单谈这招待费,一年下则几万,上则几十万,都吃了?逢年过节,下面的部门和单位串线似的到上级党政机关、主管部门“联系”,名义上是为了今后的工作,争取支持,实则是不少干部用公家的钱,办个人的事,为自己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 5 m4 I( ^ F" S0 b- m" _* v, c- G8 n
! l1 K/ c0 l# f! S6 p$ |# i1 }
四是跑官要官者为何屡禁不止,关键在于跑官者有官,要官者得官;必须严格干部选用制度。跑官要官者跑官有官,要官得官,当然会带动一大批随从者。“官”一跑就有,一要就给,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干部选用工作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存在关系、人情因素,存在原则性不强,民主性不高,少数人操纵一般干部的现象。只有严格干部选用制度,让跑官要官者屡屡碰壁,跑官要官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 & n2 z4 G2 ?# n- p, F% v! R8 m; [
+ J- s$ z$ x( ?$ `
五是杜绝跑官要官现象,加强对跑官要官者的教育管理是治标,严肃查处封官许愿者是治本;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认识权力,正确使用权力,自觉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为群众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那些搞封官许愿、卖官卖权领导干部的查处力度。各级党委、纪委监察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勇于唱“黑脸”,让封官许愿者,卖官卖权者从领导岗位上掉下来,从高职高爵上跨下来。 ' V0 T: v8 J4 i
; I7 @8 A0 f'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