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是管理政务的重要工具 ,是各级各类机关普遍使用的工作手段。公文写作讲求庄重规范、准确鲜明、简洁实用。而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 ,它是通过对语言的调遣和使用 ,准确恰当地表达内容 ,帮助提高表达效果。因此 ,不但文学创作要讲究修辞 ,公文写作也同样离不开修辞。5 o$ `- z' V( F; Y! f3 \
: c* r* L7 |! a一、公文修辞的原则9 s# p7 @9 E+ p2 x' S2 e* ^
) ~* a8 x) F3 @& |6 a, z/ D4 E; ?" z
运用语言材料构成的修辞手段不一定都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只有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修辞手段 ,才有可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所谓公文修辞原则 ,就是运用修辞手段时必须注意交际场合、说话对象、行文内容的需要 ,也就是“结合实际 ,有的放矢”,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表达效果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S( a/ F0 [+ ]' h
0 M1 A, i0 |$ Y3 x& u+ w(一) 公文修辞要切合主旨
( e" m$ [( P# t0 n4 s# h
: y4 m3 x" @8 A6 {; D0 X) E6 Q一般来说 ,我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 ,不管是讲话 ,还是写文章 ,都有一个中心意思 ,这就是主旨。为了表达这一中心意思 ,除了在篇章结构上细心构思、精心布局之外 ,还要注意语言的调整和加工。因此不论采用什么样的修辞手段 ,都要照顾到中心意思的要求 ,做到修辞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相切合。1 Y' L3 g; H- H: v- R) n! V
" Q% u3 k" q9 R0 Q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曾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 ……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这段话精辟地揭示了修辞的基本规律及应遵守的原则;阐明了适应文章主旨对于修辞活动的重要性;说明了衡量修辞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看辞藻如何华丽 ,用语如何花哨 ,而是要看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恰当地表现了所要表达的意思 ,是否适应了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所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又指出“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 ,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在。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 ,用得切当便是美 ,用得不切当便是丑。”公文修辞也要遵守这条原则 ,才能表达得准确生动 ,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 |$ m1 T( r* f" z1 L0 Y% _# T& k: l# O
比如 ,毛泽东同志的工作通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 ,就把将要建立的新中国喻之为“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作者选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正表现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对新中国诞生的无限希望。选用什么样的修辞方式是受文章主旨制约的 ,它必须切合要表达的旨意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修辞效果。! b# z8 n1 n# t
8 y0 h. r. ^ n# w
(二)公文修辞要适合语体
+ K/ L k) D) a1 A" R" \* O5 }/ S2 z
语体即各种文体的语言风格 ,它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渐渐形成的。从文字语言来看 ,有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公文语体等 ,其风格、要求各不相同。公文语体是适应特定的交际目的、任务、内容等需要而于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特定的语言风格。其特定的具体内含有二 ,一是以实用为目的 ,不能追求语言诙谐和形象含蓄。就修辞格来说 ,凡是具有联想或转化作用的辞格 ,都与公文语体互相排斥 ,如比拟、夸张、双关等;凡是具有形式修辞作用的辞格 ,却与公文语体相融合 ,如排比、层递、借代、对偶等。二是专用公文的语体 ,具有政策性、指令性、法规性 ,用语必须是肯定、庄重、准确、简洁。这是因为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是管理国家事务的务实文章。
! m+ e4 a" r" \8 b b: M; z0 y; D+ ]$ r2 }9 ~4 p
例如 ,某贸易公司在给外贸局介绍出口女服装的函件中写上“我公司出口的女服装, ,品种繁多 ,有美如垂柳的长裙和睡衣 ,有艳如玫瑰的旗袍和裙衫”,这便是华而不实 ,超越了专用公文语体上朴实的语言特点了。这也违背了应用语体语言明确、简要的基本特点。
9 e% k& Z' @+ X% @* C% @5 c% J! Z( z; y9 k/ L. V6 Q. a
(三)修辞要切合语境
: R! x( }$ g$ s# R* k0 X% V# o5 X4 ?) l8 y8 m( f
公文修辞必须适应语境。语境 ,就是施用语言的环境 ,语境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上下文意等 ,公文语境特别注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中 ,党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发展变化及不同部门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 ,同时也要注意公文的使用范围和对象的不同。因此公务人员要根据一定的语境综合利用语言环境中的因素 ,进行语言形式的选择、加工 ,还要联系语言诸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 ,灵活调整运用修辞手段 ,以增强表达效果。语境可以制约修辞效果。善于修辞者对修辞语境很敏感 ,他们随时可以找到恰当的修辞方式 ,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 D$ K' W1 i+ N2 P, P3 r8 p4 l8 \# r! E. m' ?. c; u7 e
二 、公文修辞的运用
9 G m' w: S" O* c0 v U' k, Q2 G% u; J) E. y7 s2 J- B/ _# y
在公文写作中 ,作者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旨 ,在合乎公文修辞原则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加工 ,其目的是使用语言更好的叙事议事 ,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通常采用的修辞手段是选择、创新、修正、增减。2 b& O9 i! j6 o! k
! ?6 ]% Q9 w+ G
(一)选择 ,是在众多的同义、近义语言材料中选择一种最恰当的形式来表达。鉴于公文“现行效用”的特征 ,选用词语必须坚持“确切、明白、生动”的标准。三者中“确切”是首要的。如“对违反规定问题应(及时、立即、马上、迅速)处理”。句中有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供选择 ,究竟是哪个词语得体 ,这要依据行文的目的和语境选定。一般地说 ,下行文书多用“及时”,上行文书多用“立即”,口语多用“马上”。汉语的词汇十分丰富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表达某一概念 ,往往只有一个词语是最准确的。经常撰写公文的人员平时必须十分注意词汇的积累 ,以备选用。) k0 k* y7 {3 d8 c1 ]7 F! `& ?
( E2 X1 ^* N1 u( p7 _- ]% t
就句子看 ,一个意思也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 ,或者说一句话有几种说法。- t8 ]: I) V. j+ c5 }6 r
# a: U0 U }2 ]( n' l e如:教师工作特别重要。( o8 s* f I9 Q- ~9 p
! j3 o7 O5 ~" S% X2 Z3 v教师是从事最美好职业的人。
% k o1 ^! w/ @; H4 g/ o: b2 a" z! Z) w' _6 b( t' i; u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u* \4 I9 U/ N) _6 }$ S G2 d& }! _8 d0 {5 i
教师是科学的信使。" ~5 R E& |( t9 X% x: \& v8 F
! X5 v( b* |- [% ^在这些同义形式的句中 ,究竟选择哪一个效果好呢 ?* G- @' A7 P8 D9 P2 p
9 n0 S, \# t* R) I2 Q得根据行文主旨、对象、环境、语体来决定。
t _& s6 S) \9 G. Y4 E8 G) p+ a+ e
" y ~8 t# }$ }# b1 i. m$ S( t5 _7 q(二)创新 ,就是抛开现成说法 ,在修辞规律许可的范围内 ,另创新的说法。创作是语言和发展的惟一手段 ,其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3 a/ R( U% G7 K! P" z2 A {: ]
- P, C- ^+ L8 z& C
1. 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赋予新意。
, ~) @7 @, _8 V' p* M
0 }7 m I; B" l, C/ j# P9 w$ r- ?& r4 b如“铁饭碗”、“下海”、“机遇”等: ,这些词语都不能按原有语义来解释 ,而另有特定的新意。7 L/ Y( d% x; `4 y
7 `+ p! ^+ n9 l) {4 U& @2. 改变部分语言材料使之出现新意。
& U9 X' B s1 z& m
% P* a2 o6 S- f7 F6 _6 u* m4 D2 }! _9 W如:用人唯才 →用人唯亲;同舟共济 →同舟共挤 ,等等。3. 紧缩原有词语使之出现新词 ,这是形式上的变化 ,与汉语双音节倾向有关。
( F, X" D8 O- |( ?. G* H5 h& c" s9 I9 z
如:党群、军政、批转、抄送、支付等。( z4 }) T5 ?2 S O
: A) A) z: D) ~1 Q
(三)修正 ,是把错的手法改成对的说法 ,或把不恰当的说法改成恰当的说法。1 Y1 {( G. Z5 h! F' f# D
2 f% U6 {3 k B0 n
如:因赌 博、输赢形成的债务 ,经公安核实认定后 ,一律废除。# |; \0 ?5 x/ Y
7 V0 q3 _+ i4 Y" i8 X: ^
改正“赌 博”就是一种非法的输赢形式: ,这是人人皆知的 ,因此应该去掉“输赢”一词。“债务”表义不完整 ,前边增添“债权”一词。
* g3 ^$ u4 |9 F/ V4 O/ N2 \1 |" f
$ H7 X$ k' ^! w! h; I' o% |( T$ O如: ……无视干部管理原则和党规党法 ,私调干部 ,接受由索贿、受贿得到的高档商品 ,因而违犯了党的纪律 ,败坏党风 ,也给组织部门的声誉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 L% I% \9 V! V! Q9 g+ ^, q9 }$ Q) q* S/ G& G
改正“党法”无此概念: ,应删。“接受由索贿、受贿得到的高档商品”从意思上面看是避重就轻 ,与下文语义不符 ,从语言上看“接受, …商品”不通“声誉, …造成 …影响”另人难以理解 ,根据上下文应改为:# Z8 A( K/ C( w( V6 A/ v9 C
0 o9 _9 S w$ S“……无视干部管理无视党规 ,私调干部、接受贿赂 ,严重违犯了党的纪律 ,败坏了党风和组织部门的声誉。”( g7 \: v& h/ C
) [3 w. O6 Z u/ l! C* u(四)增减 ,是指词语的增加和减少 ,具体地说 ,增是对缺少成分而意义不明的句子增添必要的成分。如“我们反:对战争”,意义不大明确 ,应在“战争”前加上“非正义”这一定语才对。) q, P# p# Q6 g: N$ E5 }
$ U* }( d! M( V, P! _9 z减是把多余的词、句去掉 ,使表达更精练。如“我边防部队凯旋胜利归来”,其中“凯旋”和“归来”重复 ,应去掉“凯旋”。
8 r3 F$ Q9 E; @8 n2 k0 h1 T8 S/ w3 f0 ~- R
总之 ,语言的加工活动 ,就是随着主旨、随着语境、随着文体去选择、创新、修正、增减 ,使语言跟办文更相切合 ,以获取最佳表达效果的一种能力。
: C- g0 ]4 F$ N9 ^, _. v" b
% M/ }2 \3 t z! J三、几种修辞在公文中运用举例# s' U! |2 q: `' A; U a
8 I# z. R) |1 b$ ~2 x! X! P) r. J2 M- k/ E. ?8 p: s
这是借喻修辞的运用 ,用“窗口”这个喻体来代替本体 ,形象含蓄 ,寓意丰富深刻。! j( l5 B2 C) a$ O7 v- ^* x: B
5 i9 W6 g/ R& B; Z m5 K
修辞的问题 ,对于从事公文写作的人员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修辞是无止境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 ,语言的发展 ,公文的改革 ,公文中的修辞手段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我们要在公文语言的运用中 ,不断探索、研究、创造出更好、更新的修辞形式 ,使公文修辞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服务。文/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