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2 k$ a: Z" B& V- A6 N* |6 x" s
标题是行政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范,是拟写案卷标题和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的唯一依据。据此,须精心制作。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公文标题存在病句,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语句不合语法规范;二是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使用。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下: # o% N; a1 ~- G
(一)语句不合语法规范: , e2 o! n |6 x! d
例:《***大学关于认真做好一九九四年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 w4 E* V9 z' J n9 [
(二)请示、函、报告三者混淆
. P- H$ \( j: B& J" p6 q 例:《***关于申请解决更换一台锅炉并大修一台锅炉的报告》
- i: m+ [2 a5 E 例:《***关于申请1995年公费医疗补助费的报告》
) [( ^3 P+ d& L* P5 y8 \' t: P4 v 例:《***关于元旦文艺联欢会所需经费的报告》
' E5 F) Y) W' e, D' N0 v5 V* u0 m" G 二、文种使用不当 & z/ b9 P8 S5 m5 {0 f7 @5 W
有的公文作者不了解或不会正确运用确切的文种,以致长期只使用通知、决定等二三个公文,其余文种一概不用;有的公告、通告、通报分不清,望文生义去应用;有的不知公文中报告与请示是两种不同的文种,经常混淆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或干脆写成“请示报告”;有的不知有命令(令)、批示函、会议纪要等公文,遇到该使用这些公文的场合则都用通知等公文去代替。 - R1 t# u8 g1 G( i
三、格式不规范
! T4 x7 @! {$ n- j, U+ b 公文格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R3 E6 z8 Q& p. z$ K5 I
(一)公文文头不规范;, H" R+ o5 e2 g5 G. Y7 K( U1 z, C
(二)标题冗长、混乱、残缺不全;
7 C7 p+ v6 K1 m6 e& U0 @ p; w(三)主送机关排列混乱;
2 X" C# _& d" s& k: ^7 \& j(四)结构层次序数混乱;
/ a" T. |! i% O+ Y# H(五)附件不符;% w) _( A$ `) U0 ~& _
(六)主送、抄送单位不正确。
+ H: \3 S% Y4 t" N# }# G6 z7 Z 四、行文规则混乱
4 o4 f- F: }0 N/ F; { (一)越级行文。
1 C9 Q/ a# o; u# _: u/ N* I (二)多头行文。 8 z) K% a6 ?) z; C
(三)请示一文多事。
9 _" W) B- e& [% u (四)党政不分。 9 L, \. P' K4 F2 }- \ x1 I! L
五、提法不当
7 h T; S$ W4 r: b 有的公文提出一些未经仔细推敲的方针、口号、任务,而这些方针、口号、任务又往往与党和国家在某一时期的工作方针相违背,从而造成一定的混乱。 / @& B! K% `; d1 X* @+ c
六、名称表述混乱 0 d# \; M+ e- O$ H$ g, i- t* O
公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等名称表述混乱主要有:一是同一名词在一篇公文中数次出现时表述不一致。二是排名次序混乱。三是随意用简称。
0 p6 I6 i7 c& a+ V# W0 A' [; l( y' f 七、时间表述含糊
4 _1 Q" c, I7 h' Z# b (一)用时间代名词而不用具体日期。
( x0 _ l6 P6 {1 p7 f& D (二)年份随意省略。 ) u: P* b* G4 {5 j1 ~3 z8 ^9 r' Y
(三)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 ; k' J2 g$ x6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