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E; e L+ y, L 这些年,仕途或者类仕途风气的败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人们对于一个单位头头的不经意的吹捧,在我看来,基本上已经达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最高级别,只差没喊万岁了——且慢,有的地方,在酒桌上,还真有这样喊的。可以说,这几十年,肉麻话语在两个地方登峰造极,一个是歌词里,男欢女爱,该唱不该唱的全唱出来了。另一个地方,就是仕途,下级对上级,巴结起来,天上地下,古今中外,所有的好词、大词、马屁词,一扫而空,而且还不断有创新。 w: b4 {) C% P& a( j5 z
) l$ d' \4 s3 H$ T& z2 X2 s G 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巴结风盛,主要是因为在上面的人喜欢这口。我有一个学生下到基层挂职锻炼,亲耳听一个县委书记说过:“现在提拔干部,要三分之一能干的,三分之一听话的,三分之一拍马屁的。否则,咱们当干部,图什么?”这真是大实话。听话的,其实也未必就不拍马屁,只是没有那些专门拍马的人拍得好,技术含量高而已。所以,提拔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要巴结自己的。至于为什么还得提三分之一能干的,那是因为还得有政绩考核。地方干部,为政一方,麻烦事断不了,还要有GDP指标,光养一帮吃饭喝酒拍马屁的,到时候事干不出来也是麻烦,但是,据我所知,那些所谓能干的人,看在干事的面上,马屁功夫可以差点,但如果“居功自傲”,或者恃才傲物,那么,或早或晚,官都干不长。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有事的时候,想起干活的来了,事干完了,就丢在一边。 a- p4 h% N* O U/ t . t# k+ z" r3 n8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