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写作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八零后来说,公文写作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武汉市政府研究室的两位前辈毫无保留的传授公文写作的心得体会让我对于公文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引发了深深思考。
: q. C: n; j+ ~- ]! P4 b, n' J& j
一、我眼中的公文写作" L1 ]1 \. R$ l- j1 {4 F4 ~
% J: |) @7 p# a! s
最初接触实质意义上的公文还是在考研的时候,由于学习时事政治的需要,认真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在十七大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时的感受是公文结构冗长、形式刻板、内容空虚,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真是年少无知,对于公文完全不了解。后来在担任院研究生会秘书长的时候,写了一份年终总结,现在还记得当时是赶鸭子上架,完全不懂就开始着手写,通过参考以前的总结,结合一年的工作实际,还是写出了一份年终总结,不过质量就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当我来到编办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份关于公文写作的任务就是提案的回复,通过阅读大量的提案回复,模仿着写出了初稿,然后就是修改,在陈处长的指导下勉强完成任务。8 F* V2 K- n7 y. d# K6 W
/ D, q7 v5 }9 Z+ c; c5 a0 m" ^6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眼中的公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固定而不乏灵活。因为公文不像一般的文体可以随意发挥,公文具有固定的格式,要求结构严谨、文字通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除此之外,还需要体现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但是公文又不是死板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文种,根据不同的机构采用不同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二是及时而不失时效。因为很多公文都有时效性,“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及时的处理和发布,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三是代表而不代理。因为公文写作有时是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有时是作为机构与其他机构交往的渠道,有时是代表本机构发布政策和通知,这就要求公文写作的时候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甚至的换位思考。* z6 ]4 s8 t* { R7 N7 {
% {# J% n" @# H H2 r% n
二、公文写作的重要性; c& Q b" _$ x5 x+ Z
8 L; U* r# z) x
一是公文代表政府机构的形象。! A0 C0 t0 T, p" o; Y" Q0 Q
# j$ ]. A; i$ N
政府的形象与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息息相关,而公文则是各种政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前段时间在校对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公文里面居然有错别字,还有一个公文里面有重复的一大段话,这些非常明显的错误表现出该机构在出台这样的政策时不够慎重,居然出现了这样明显的错误,这就为我们平时的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公文写作的时候,必须仔细再仔细,绝对不能犯错误。
5 J' Z' X+ }; K, Z) k& L* |
! c& e# ?! g$ h# @7 Y2 o- |二是公文代表机构的工作水平。- H* _4 Y* W3 n; y( {5 S* r
. d/ w; V9 q% |
一个机构的工作水平也体现在公文上。公文的文种繁多,且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对象,这就对公文写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能够区分公文功能的相同点和相异点,依据公文的具体事由来确定适用文种;其次要能够能够依据隶属关系,合理确定行文方向;再次要能够依据公文的行文目的,合理选择行文方向。
7 C0 D; {& ^9 S! v) b3 d9 G0 @
三是公文体现个人的写作能力。, L# \1 M1 `5 v* V4 }0 y8 Q0 f
( ]' ?0 {, B7 L, P" o0 k4 J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一篇文章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文学修养、理论水平、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0 e8 [. K; l" ^5 I% `) O
0 ] {0 r L8 e+ X( u/ ^: y三、如何写好公文; N% @, c# U$ V0 W$ h. L" H' D
0 g2 b, }' e- ]2 |$ N/ g在公文写作方面我是一名新手,如何尽快的达到公文写作的要求,至少需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努力:
7 G" u1 C$ z9 f5 q) k1 F+ ^% `: V6 \/ z) X% V( a9 ], T1 z! E
一是积累。- t% v9 a6 h6 t( L
( X9 a {/ p$ I- {; ?# W7 r“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公文,一定要在积累上下工夫,看书是积累,看报是积累,实践调研是积累,听前辈传授经验也是积累。一个从事写作的人如果不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要想写出好文章是不可能的。只有多积累素材,才能在写作时做到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在编办要参加长江网举行的网络问政活动时,我就开始收集本次参加活动的十几个单位的工作情况介绍,发现各个部门虽然工作内容不一样,但大体的行文方式还是统一的,因为面向的是同样的群体。
$ K b* @* h- f6 D2 T# O2 s( z r% E* M) `
二是熟读。
* [! Y" ]# a O) k
- K- \6 _% }1 @. J b* f, ]+ D; E
2 R9 i9 ?+ h% U$ R% E) y, P写好公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目前的我还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低层境界,我将注重积累,在熟读的基础上,以精思为保障,多写多改,努力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作者:张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