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彭德怀同志曾生动、具体地用做“扫把”、不做“泥菩萨”作过形象比喻。
2 @. Z" w5 D$ J- d; g/ Q& [1 R6 s: o- a: _4 f% w9 Z$ D) w6 D
他说:“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经不起一扫把打。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了它。”通俗易懂、贴近日常的比喻,把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鱼水关系描述得淋漓尽致。! S6 e# O5 Z6 y
5 ]! g7 f4 w! O) ` |/ `8 [
做“扫把”,体现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做“泥菩萨”,则折射出高高在上的当官做老爷心态。做“扫把”还是做“泥菩萨”,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群众观,拷问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责任。越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追问越具有现实意义。
+ P. P3 _0 s* B6 l+ w f! p4 l( t7 ~3 t, X7 c" b) c% c
当今时代,随着利益关系调整、社会结构变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缺钙”,精神上“软骨”,一些人做“泥菩萨”的意愿越来越强,离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或是沉迷于物质享受,优哉游哉、养尊处优,热衷于迎来送往,不屑于干事创业;或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有的干部长期不到基层,有的到基层调研炕头没坐热就走,被揶揄为“报纸上有新闻、电视上有形象、电台里有声音、现实中没身影”。
" s2 v4 W" d7 P& |, I0 ?9 l: L5 w+ P P: W" q( L9 K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做“泥菩萨”,把“公仆”异化为供人“顶礼膜拜”的老爷,将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异化为“油水关系”,就会导致一系列矛盾,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多与此有关。8 l, L2 }1 o# @) o; C: S
. h2 c2 M ^7 d& p/ ?9 m( I" J 可见,做“扫把”,不做“泥菩萨”,是回归密切联系群众的党性修养,重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物质观念的冲刷之下,密切干群关系固然需要一系列制度设计,但信仰的作用和力量同样不可或缺。理想信念是行动的思想基础,更是涵养干群关系的感情脐带。" P0 K' M0 R5 y4 f0 D! ?/ T1 J& z) x
) j9 v E3 K: k$ j 毛泽东同志曾为洪水、地震死人而饮泣,为群众吃难咽的窝头而流泪。邓小平同志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曾动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群众的深厚情感,传递出坚定不移的信仰,即使今天看来仍然令人动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求“改进工作作风”,特别在后面紧接着加上“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强调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时代意义。中央决定下半年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其意亦在于此。
# t/ @+ Q0 B% A4 {8 ?( f8 G
2 Z" o% P3 I: V$ |3 N Z9 w/ K Y' J “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了它”,如果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让身边的群众感到“离不了”,13亿人的“梦之队”就能激发出磅礴力量,就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不可摧的坚实基础。(曲青山7 M6 c3 N: @+ }- s# M# ]
7 _% N `) n4 j' ] `7 _( k7 \
)
5 Q0 ~) g3 V, U, M
; f' g V6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