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这个稍显专业的金融术语,这些天成了热词。针对最近的金融情势,央行数次表态,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作出“总体平稳”的判断后,同时强调“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
8 M, q3 [, I4 l0 q) |) {8 \# U9 N% _6 C) a
正如央行的判断,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完全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无论是“加强对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判”,还是“统筹兼顾流动性与盈利性等经营目标”,这样的要求,也都建立在对金融情势深入洞察的基础之上。 K2 j+ ^! k0 v( ]! t5 ~- E
0 o3 l2 C8 n. M' z0 ` 多年以来,尽管相关部门持续加强管理,但个别银行还是能够找到方法,突破监管红线。比如,有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向长期项目。理财产品到期时,银行又不得不四处借钱来进行兑付。这种操作脱离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z5 x4 T T1 _5 s. Q
: X1 z. C6 w; W1 b4 n 银行的金融创新,理当要鼓励,但必须在严密监管和风险可控的状态下进行。说到底,加强流动性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金融稳定。尤其是经济增速放缓,“潮退石出”,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 ]& ~, h; w" ~2 |- |+ Q8 S+ S7 a' _5 Q' d
“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能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整个经济有健壮的体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整治金融行业乱象,是抓住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牛耳。
5 W. T/ ^# Q( q, a# G/ R$ G4 O0 Z O( h- p
从这个角度看,加强流动性管理,也是为了“把钱用在更合适的地方”。“货币空转”、“资金错配”和“脱实就虚”等不合理现象,使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去追逐金融资产,“以钱炒钱”的资金游戏大行其道,嗷嗷待哺的企业时常处处碰壁,造成金融资源浪费,甚至积聚金融系统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就是要向这些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开刀。' p% U1 k1 @: C
, F) K, x/ R' i' n 6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这也是一个多月以来,李克强总理第三次谈及盘活存量资金。而从结构的角度着眼,才能更好地理解“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要求。必须在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的同时,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真正支撑起“中国经济升级版”。
' {& x0 l4 K+ D) g
( H# J1 ~7 Q/ A" x+ b* ] 这也折射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并非一定要来自政府主导的庞大投资,也不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过高的流动性,而是“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真正让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都有新提升。
( O) b2 b% }' q4 ?! o0 B; z) I# {. J0 m1 U. w. @0 M# j
也只有这样,才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在不断战胜困难和挑战中继续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0 [ l5 A8 j+ Z4 |
6 W6 E* t. Z, T1 \2 I a: W7 y$ N, v! |( Q4 f- K# p
(高云才2 {2 S, W& n- q6 A6 T( H- S' j' m
' Q# ?" _$ m& i4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