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准定位
! a4 p/ e6 l& r9 `* O8 {0 M" e5 T/ }9 o n$ u( o# T" u( y& C; o% _+ ]0 [8 z
8 f* l' p9 ~. H9 }7 ]+ B2 R8 L: U 起草一个文稿,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写什么,也就是明确主题,明确目标。主题对了,目标明确,文稿就写对了,就可得60分。写对是第一位的,首要的。这好比要完成一项工作,就必须明确目标,起草文稿也不例外。如何写对,在方法上就是要找准文稿的写作定位。可用“三景”定位法来找准写作定位。即用几何学的立体坐标来进行定位,它的三根轴线是:愿景、背景、场景,三景的交汇之点就是文稿的写作定位。 9 x6 |3 G% D5 D; O) q
) c5 a3 n' p8 Y" k& J. \( M0 u5 k4 \; v8 X. B
: r' `+ }2 B5 l' Z: _: Q 愿景:这篇文稿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一愿景(目的)往往体现在文稿的标题上,如无实质内容标题的文稿,则体现在文稿的导语中。例:文稿标题为“全力帮扶企业是当前‘保增长’的当务之急”。这一标题里,愿景(目的)就相当明确,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当前经济要实现“保增长”,当务之急是帮扶企业度过“冬天”。5 T7 I" }" X0 K# ~9 ~
$ @* _1 X) r0 h4 o! p( l# r/ D" Z5 {; G( C( `9 j3 W
; R# X$ m" d R% f 背景:文稿起草的时代背景,也可以说是所处的形势。以上题为例,背景是在2008年起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经济运行下行严重,企业普遍感到困难压力很大。文稿起草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纵向的,即上下级部门的材料;二是横向的,即同级部门的材料;三是同一会议、同一问题的相关材料,能找到此类材料,参考价值最大。- C5 h3 ?+ n2 v8 v- v) V( K5 ?
Z- n7 M4 u" E0 M3 b* Z; T" ^' h' C* J+ h; v, z
V o4 l ]8 e; q! X5 e 场景:就是文稿具体用在哪一场合。是报刊上发表,还是会议上使用。在会议上使用,又分是主讲稿,还是发言稿,发言稿又分是交流发言还是表态发言等。不同的场景,也要写不同的文稿,包括长短、语气等,所谓到哪山唱哪歌。起草文稿之前,必须将此“三景”搞明白,在三维空间中找到坐标上的一个结合点,才能动笔,这就是文稿起草前的具体定位。这一点不可小视,否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得零分。兴冲冲写好,一声牛头不对马嘴,岂不冤哉。( k1 M7 ~( G2 G |1 x& D7 ?5 `* l/ q# ]9 r( i
1 D& c' S" ?* [9 _% ` t1 J
6 [" T& Y2 m6 Y; b+ ?2 _/ W2、贵有主线4 p7 n! p$ u5 o9 z5 U
- K/ ~( S1 k; B0 x5 F) j5 w# |* }5 v2 a; I0 A( |5 F' M+ h( W: W
写文稿一定要思路清晰。什么叫思路清晰?就是文稿从导语开始,到几页、十几页,甚至洋洋洒洒几十页正文,到结尾,让人读了,听了,就像走在一条大路上,从起点到终点,中间经过哪些站,很清晰。短文还是长文,短途还是长途,道理是一样的。文稿叫思路,旅行叫线路。文稿的思路清晰来自于主线清晰,因此,写文稿一定要有主线。
i( ^+ t' _5 ]9 p+ ?" ~4 ]2 X# ~5 b0 k$ k9 p7 Y: c T3 B. ]0 U. W: @/ a0 c' l
) D7 B' n4 K: k 机关文稿从文章种类上看,是议论文,都是要讲清一个道理,并加以贯彻落实,因此主线从开头到结尾是直线型的,切忌绕弯子,多线条,叠线条。一根主线贯穿全文,一气呵成,浅见易懂。主线要区别于主题。主题定位,主线定调。主题讲的是总目标,主线讲的是实现主题的其中一条途径。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会议上的发言,主题显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言者的主线就要根据自己的身份和会议的要求来确定了,分管服务业的领导就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途径”为发言稿的主线,干工业的可以“当务之急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等。主线明确,全文就环环相扣,不打横炮,条理清楚,便于执行。7 _3 Q1 p) R, p2 a% z( L0 t ^
) V7 L/ E$ w3 w6 q, P h; h$ L4 J( a5 Y9 s" O0 L T
8 ^1 P& W1 l9 k& y% k. t4 j) A7 A 好的文稿还有一条精神层面的主线,让听者、读者能够强烈感受。例《加快我老秘网市服务业发展》,那么主题就是发展服务业,主线是什么呢?一条是明的,如上所述,可以是具体的服务业子行业(商贸、旅游)等。另一条是隐的,精神层面的,是文稿的神韵所在,举例中就是“加快”二字,要用“加快”二字贯串全文。一般地说,在写现状时要提出我老秘网市服务业的不足,所以要加快;在分析形势和任务时,要表明发达地区的先进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所以要加快;在讲措施时,要在服务业子行业、项目建设、资源配置诸方面,强调切实要加快。一明一隐两条主线,文稿中都清晰,定是上等文稿。' G5 ^1 ?$ L" d/ p* \
1 Z% S; B1 L0 ^4 p& B# e) L7 R* Z* B( M6 R7 K* H
; `3 W' L% Z6 Q Q 3、自圆其说( }/ j/ ?$ r7 b- Q4 c$ e
8 b1 p* r! u2 ?( l2 f7 _
( _3 }6 _0 q8 q, U7 Z l8 q3 S* t2 h) G 文章必须是圆的。所谓圆的,一是指必须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机关文稿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即现状(包括成效和问题)——形势分析(包括判断、目标)——措施。措施采取以后,就取得新的成就和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一个系统。机关文稿不同于毕业论文、老师讲稿。毕业论文和老师讲稿一般侧重于分析,把现状、问题、理论根源分析得很透,而到措施往往是一个小尾巴。机关文稿与之相反,现状、问题可以简略,理论依据可以少谈,但措施必须很实,写得很到位。因为机关文稿,由领导讲好后,是要落实下去的,能够落实下去的,就是措施,而不是分析。写机关文稿,切忌提出问题后,没有措施。二是文稿中的观点必须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比如说某市工业发展总体不够快,但其中电梯行业发展很快,那么在摆成效时,可以把电梯行业的快写出来,如产值年增速达到40%以上等,但必须补一句,总体不快,如全市工业产值增速只有百分之几。一篇文稿中自己要圆得通。写文章要做到四自:自圆其说,自说自话,自我批评,自我欣赏。三是大圆套小圆,段段圆。一篇文稿有几大部分,每一部分、每一段落,都要说得圆。! d- l% ]& t U) @
) p- t! Y1 B( c2 K- o/ C& x, P8 n1 `" T
4 x/ o3 u' k+ E+ }0 x3 s) V& I 机关文稿主要就是陈述以下四大问题,形成一个循环的系统,也就是一个圆。成效—问题—举措—目标任务—成效—问题……,循环往复。! F2 z2 I5 S; `/ a) X
1 L7 Z" Q9 h& U% F7 U! i$ }$ i+ ?5 R4 y0 k) k
$ G$ ?- i( G, }9 a" ~" J4、亮点如星# E0 J( U$ o9 o: J2 W: Z
4 D. l2 l2 u1 c) o: {/ G( m1 K- i6 y, L( ?4 C' m! x ]
) F" O8 t# J3 E& G1 \ 一篇讲话,或总结思路等,必须有亮点,至少有一个亮点,但也不可太多。前年,我去宁夏,走进腾格里沙漠,深入一公里,前后左右都是茫茫黄沙,但有一种小树很显眼,有的一尺高,有的几丈高,开着红色小花,稀稀疏疏,散布在沙漠里,象沙漠里的星星。试想,沙漠中跋涉的人,偶尔看到这一生命,是何等的惊喜,精神肯定为之一振。我问这树名,当地人说,叫“沙漠姑娘”。这使我猛然想到,一篇长长的机关文稿里,就要有这样的“星星”,面对稿子,使人有仰望天空欣赏星星之感。
% T# |- L2 c- S' @% A8 X. |+ ]8 n* t( N! ?7 u怎么样找到“星星”呢?一是对某一情况比常人深挖一步。如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大家都能讲到光伏、LED、风能等,但如果对其中一项,如光伏,深挖一步,就成亮点。全国、全球光伏产业的情况,本地光伏产业的情况,要讲到项目,再深一步讲到主要产品,讲到土地、资本、电力、人才等要素供给,再跳出来,讲到竞争,这就能成为亮点。二是讲常人未能讲,或者领导没想到的。比如农民工紧缺,讲讲刘易斯拐点,就有一定新意。三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从约定俗成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换一角度看问题,就会有新东西,所谓异曲同工之妙。; D7 n6 {6 O+ U! N* D
t* W# \4 u- L9 Y1 u- k* {9 k3 ~4 M4 V8 D/ J$ x9 ]1 W) j
7 u% p c" ~9 J6 g/ E 5、分析得当
7 q) J! ?1 ~, u Z( n9 d8 u+ w8 \ H4 A, a0 ^9 P/ g$ {" C# Q# M& `4 i& V: @: V
: h m) Y+ D* @) h# ^1 F 机关文稿有分析,这些分析必须是正确的、真实的、中肯的。因此,要做到“三有”:有时空、有数据、有对比。8 S' L6 F: u6 e$ Z8 G& D0 d+ W
' c E s3 I+ p; R, ~) W" f z# j' m有时空:是哪一年,哪个月份,是一个时间点(如截至年底)还是一个时间跨度(如“十一五”期间),这些都必须写清楚,不能有歧义。3 D! M! q& l* B, l" N1 n( h2 E: k8 K% l( c" I, F
% _. |( _6 Y2 O: B0 C; \! l
, G- u+ Z: T1 p+ U! _ 有数据:分析要用数据说话,现在不仅是经济文稿,就是党的建设、社会民生、社会管理等文稿,也要数据说话。数据使人一目了然,数据放在那里,大家都会看。一篇机关文稿在分析时,如果没有数据,那是不可想象的,就等于没有分析。/ j2 S( \$ b* x g7 `. \& X
5 v1 E( G) D; U" A& v7 D有对比:要与过去、周边进行对比,纵向比、横向比,就知道所处的位置了,这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7 a$ q- G( U2 b
8 \0 j& x! Q5 E8 h( x; y掌握了这“三有”,分析也就能把握度了,即使起先主观上有些偏差,也会在“三有”分析中实现纠偏。
9 G" K+ R; `! E& A2 j2 \5 b& v% e
9 }% A& D: n% k/ c9 _+ j( ~6 y/ `# \ W b 6、标题精神; t, g4 F. g! z" Q3 v8 }+ u8 c
; Y+ M/ O( e2 L0 H3 Y) x9 z* i6 R7 w9 v" L. O* j1 B1 R
2 e1 a l6 H( H 标题好比眼睛,对文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大标题还是小标题,都要认真提炼,使人读起来有精神。首先用词要明朗,不能含糊其辞。如《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这是一个调研报告的题目,很明确。小标题也是这样,清晰明朗,如“近期发展目标”。其次用词要准确,不能言过其实。如“快速”发展,“较快”发展,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词。三是用词要朴实,不能虚饰浮华。机关文稿的标题与新闻稿的标题不同,前者讲究朴实到位,后者强调抓眼球。初学者以前较多接受电视、报纸的感染,以为要标新立异,这恰恰不是机关文稿的标题所要求的。此外,标题不能因为追求整齐,以至因词害意,有时一排小标题,多一字少一字也是可以的。写文稿的人都有感受,比如用一“加”字,写加快、加速、加强等三、四个好写,五、六个就难了,可以适当变一变。四是用词要合适,不能只顾自己偏好。标题的选择,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喜欢长一点,有的喜欢短一点,有的喜欢用七个字,打油诗一般,有的喜欢文绉绉,看起来有深度,不一而足。所以,大小标题的选择,还要针对不同的领导选择适合其的特点,不能以自己的偏好来写标题。领导审文稿,首先看标题,标题通过了才看下文,所以标题其实是第一关。
" X5 i5 H: R- R( Z* p! y u: K8 X# E9 G0 r1 p7 z& q I# z0 U2 `& X4 e7 M3 F4 D! z8 e
8 S3 F% k- Z0 P, n; @ 7、段段分层9 n5 K6 G9 g( d+ }/ L! H& x
$ o7 [0 X; E1 Y% K- T" |2 {0 k, T# q6 Y3 H' x( m( I) V+ F5 Q
当你还不能将你的文章划分为明晰的层次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