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着群众的利益,是弥补社会制度缺陷、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特殊渠道。做好基层信访工作,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用机制创新破解信访难题,推动信访工作由堵到疏、由信访上行根本性地转变到基层化解。 积极创新惠民化的议事机制 工作理念上,基层干部要坚持把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放在首位,让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受尊重、权益上有保障、经济上得实惠,进一步以人民满意的工作绩效落实“为民服务”理念,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兑现“为民解困”承诺,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工作方法上,积极推动基层干部“进社区、进支部、进楼院、进责任区”,实行“群众说事、干部理事、相互议事、诚心办事”制度,使干部与群众双向互动,零距离倾听民声,面对面排忧解难。谋划决策上,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稳定风险评估,在制定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时,应实行公示、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并超前研究配套措施,确保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纠偏。 积极创新常态化的沟通机制 信访问题绝大部分属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问题。做好基层信访工作,必须广开渠道听民声,让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交流思想、反映诉求,从而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解决事关群众安危冷暖的问题。建立沟通机构。要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分别建立群众工作站、工作室,设立代理员,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里,让群众理有处讲、怨有处诉、难事有处反映、问题有处解决。搭建交流平台。要在基层深入开展“五话”活动:“基层夜话”,利用群众务农晚归时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夜话会;“网络对话”,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与网民在线对话交流,及时办理网上诉求,解答网民疑问,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调研察话”,注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察民情、问民生,话发展、暖民心”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沟通,把握群众所急所盼;“民情记话”,通过代理员收集记录的民情信息,及时传递群众心声,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确保决策体现民意;“接访谈话”,借助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平台,与群众交流,让群众充分表达诉求意见,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积极创新长效化的化解机制 坚持预防和化解并重、排查和调处并行,力促信访部门由信访问题处理的“中转站”变为“终点站”。以调解来抓早抓小。注重基层调解队伍建设,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信访工作协同联动,使信访问题在发生初期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做到矛盾不积聚、不激化、不扩大。以解决实际问题来息访罢诉。坚持“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尽力尽快化解矛盾纠纷”的原则,变单纯注重信访案件结案率为彻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案结事了。让群众参与到信访问题处理中。对越级访、反复访等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实行群众公议制度,将群众代表组成第三方,对信访事件处理情况进行评议,增强对信访当事人的说服力,促进信访当事人理性对待、信访事项就地化解。 积极创新网格化的稳控机制 将群众工作的网络、资源、优势运用于信访工作,将重心向基层转移,将触角向基层延伸。实行网格化的精细管理。结合各地实际,将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乡镇党政班子每名成员包扶联系若干个村(社区)并担任工作组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每一名干部结对包扶一个网格,对网格内的群众诉求、矛盾纠纷摸排调处、政策法规宣讲、困难群体帮扶等工作,实行分块联系、责任包干,以此实现机关干部对群众的网格化服务,使各种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化解,群众困难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解决,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落实。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落实。实行党员干部一岗双责、逐级负责、包案负责,坚持绩效与任用挂钩,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对信访事项处理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责任倒查,视情予以警示、约谈、通报和组织处理。推动部门的协调联动。整合信访资源,搭建“信访部门综合受理群众诉求、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平台,推动部门“大联动”,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统一领导、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作用,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统筹力。 作 者: 许春进
|